近日,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论东西南北,“年味”已是永恒的共同主题。
那么我们路桥的年味是什么?12月21日-22日,金清镇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娱乐元素,设置传统演艺、非遗体验、美食集市、文化展览等多个板块,帮你找寻答案。
艺术村里的“新风味”
鼓动新春韵,敲响盛世音。金清大鼓率先亮相,振奋人心的鼓声将2025年台州味过大年·暨金清高升奇妙游活动现场气氛瞬间点燃。
城乡互动捧场来拜年,“人”是关键因素。来自台州各地的多名年俗体验官、小记者们,积极参与现场的理论宣讲、清廉文化问答等互动活动,气氛活跃;路桥区文化特派员张任琼发挥文艺轻骑兵、青年艺人、乡镇文化辅导员等资源优势,引进呵呵喜剧团队的《即兴戏剧》、舞狮团队的《金狮贺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团队的创意舞蹈《山河图》等节目,实现“众人捧场年味浓”。
“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孩子们往往与大自然脱节,而‘田野课堂’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它将传统的农业体验与可爱的动物互动相结合,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高升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优质的农产品,例如高升大米、土鸡蛋、草莓、一米菜园里的各种蔬菜、高升糕、猪肉香肠,每一款产品都承载着我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在萌宠乐园、农产品摊位、高升书房等特色点位,由HiRise餐车(心安驿站)提供免费茶水,青创客陈昊翔、周丹彬等人,结合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红色文化及共同富裕建设等主题,以创建人文乡村为基底,借助文化特派员和文艺轻骑兵的力量建设高升村,用生动语言与游客们分享高升真实的故事。
年俗,是岁月的沉淀,更需要大家用各种方式传播、传承!活动现场举行了金清镇主理人聘任仪式,有明星文艺轻骑兵、旅游推荐官、高级合伙人。“金清镇文旅资源丰富,产业潜力无限,我们希望借助‘台州味过大年’活动在高升村启动的契机,让更多人了解金清,投资在金清,共同见证金清的发展。”金清镇宣传委员李羿男说。
非遗文化赶“潮流”
正午时分,迎着温暖的阳光洒落,捣麻糍、做高升糕、绘漆扇、品糖画、写春联等一场场文化体验活动陆续上演,“一乡一品”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欣赏体验。
其中最难最有趣的莫过于石臼里捣麻糍。一个干净的老石臼,一把打磨光滑的石槌,在游客你一锤我一锤的热情参与下,蒸熟了的糯米粉被捣成了饭泥。
“回想起来,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没有看过捣麻糍了。”游客陈小红说,当你入口的那一刻,最缠绵甜香的“年味”在嘴里慢慢扩散,不仅是童年的回忆,更是当下的幸福。
与此同时,高升糕摊位也火热“开张”。筛粉、放馅、压花、出模、上锅蒸,每个环节都要下足功夫,高升糕吃起来才会软糯细腻、香甜可口。
村播达人王敏正通过直播的镜头分享高升糕的制作过程。“丰富的农产品,独特的非遗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财富。但遗憾的是,过去这些好东西常常被埋没在田野和小巷里,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王敏说,“希望可以用我的镜头去捕捉高升的美,让我们的农产品和非遗文化能走出乡村,走向世界。”
在集市中,有着“路桥故事”的非遗文创转角格外亮眼。柴几文创团队收集路桥各地的非遗文化,嫁接非遗年味礼盒、非遗美食冰箱贴、非遗灰雕帆布袋、非遗草编帽等文创产品,成为活动中的“显眼包”。
“我们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在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实用美观的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创设计更‘懂’年轻人。”柴几品牌主理人郑登科介绍,他们在传递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去破解如何让非遗产业化、市场化的难题,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黄勇 吴怡帆)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