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浙江工商职院举办“金融社工微学院”揭牌仪式暨宁波市社会工作产教联合体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12-30 09:51: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社会亟需且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社工微学院’的揭牌,标志着学校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新的起点。”日前,浙江工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张启富在该校“金融社工微学院”揭牌仪式暨宁波市社会工作产教联合体研讨会上如是说。

本次活动由中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宁波市慈善总会、市社会工作机构代表,高校专家学者,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代表,浙江工商职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金燕在致辞中介绍了宁波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她从构建大社会工作人才体系、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及推动人才政策落地等三个方面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她指出,浙江工商职院牵头建立的宁波市社会工作产教联合体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服务浙江省和宁波市社会工作实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希望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高校、社会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与目标,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工商职院副校长楼晓东与宁波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主任杜燕美共同为“金融社工微学院”揭牌。浙江工商职院教务处和社会服务处负责人分别为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宁波市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等17家第一届宁波市社会工作产教联合体单位授牌。

在大会主旨发言环节,浙江工商大学马良教授从“新时代”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之“新”和“新时代”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之“特”两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理论与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并对社会工作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为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指引了方向。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陈海英则分享了构建多元资源整合渠道助力社会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从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现状与困境入手,激发社会服务机构思考开发多元资源的思路与路径,为社会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浙江工商职院社会工作专业主任从社会工作产教联合体建设背景与理念、全年工作进展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三个方面对联合体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圆桌论坛环节则聚焦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队伍建设,来自高校、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及社区等不同实践领域专家从各自实践场域和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不同领域社工人才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专业队伍建设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各界人士一致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以专业化和职业化为方向,以基层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推动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等务实举措,努力培养一支突出宁波特色、紧扣时代发展、体现专业优势、聚焦基层服务需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宁波大学许义平教授结合多年政府部门工作经验以及社会治理的研究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和点评,认为本次会议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对话对宁波本土社工交流及知识生产的具有重要价值。他还回顾了宁波社会工作发展历程,进而剖析了目前社会面临的困境与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他看来,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社会成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社会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工作为社会成员在深陷困境而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而来,探索预防性社会工作,这是社会工作应当有所作为的方面。“希望宁波市社会工作教育者与实践者携手共进,用鲜活的经验,在宁波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留下浓重印记。”许义平说。

金融社工微学院是浙江工商职院经济管理学院与宁波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共建的创新型平台,未来将以宁波市社会工作产教联合体建设为基础,依托学院师资的社会服务能力,联结宁波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的慈善与社会工作资源与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力量,以党建联建为指引,以合作开展的产教融合、社会服务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学院在金融社会工作领域的跨界协同优势,重点打造宁波市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致力于为宁波市金融赋能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及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持,成为全国首家金融社工微学院的典范。

“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微学院,将专业布点到产业园区、服务分布到乡村社区,是我校深化以海曙校区为本部,以宁海、慈溪校区为‘两翼’,微学院建设为‘多点’的‘一体两翼多点’办学格局,践行‘深耕甬城,赋能社会’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张启富说,“希望经济管理学院能够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区及本科院校的合作,共同探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闫芳 姚敏明)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