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从践行宗旨上说,全会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部署,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为民初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阐述改革重要意义时强调,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在阐明改革指导思想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阐述改革的总目标时强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体现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凸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会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并强调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始终将“人民”二字镌刻在改革的旗帜上,以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为衡量标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迈进。
二、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和重要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因此,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原则,广泛集中民众智慧,真诚倾听人民的心声与诉求,及时回应人民的关切与期待,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各项改革举措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愿望与期待。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顺应民心所向,注重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拿出更多改革创新的举措,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以及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改革永远在路上,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气概、铆足勇立潮头的闯劲、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品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着力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果。(黄勇 李羿男)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