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高校为核心,推动高校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环高校创新生态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正以独特的“链式”党建联建模式,为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留下街道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汇聚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资源分散、协同不足制约了创新发展。为打破这一困境,留下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提出独具特色的“链式”党建联建模式。该模式以党组织为纽带,紧密协同高校、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搭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为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建设开拓全新道路,探索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协同创新发展新范式。
“研究院+高校+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成效显著。扎根小和山科学城的杭州微伽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链式”党建引领下,与西湖天道量子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等携手,成功研制量子重力仪。如今,小和山科学城已落地3家科创平台,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8个、成果转化项目131个,培育4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众多高层次人才。
在乡村发展方面,留下街道创新推出“科技村长”机制。针对城郊接合部乡村治理和产业升级难题,从高校、企业选派23名专家担任“科技村长”,与村社和园区结对。浙江广成汽车集团总裁李斌作为“科技村长”,为村里带来可观租金收入。浙江工业大学卢纯福教授担任屏峰新村“科技村长”后,盘活闲置空间,还设计了“开箱式浴盆”解决老人助浴难题。“科技村长”们通过多种融合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科技惠及民生。
此外,留下街道的“创业陪跑”服务助力众多初创企业腾飞。杭州创式云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年轻有活力,其研发的电热毛巾架契合欧洲市场需求。在街道提供场地、政策支持下,公司获评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和山科学城通过行业龙头结对帮扶、全链条资源对接、“四链融合”等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像盛星能源在电力系统仿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校园创业项目“SIOYIE芯毅”开发的产品也成功融资量产。
留下街道通过“链式”党建联建,在创新协同、乡村振兴、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对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培育和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杨伟民)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