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这些要求。
如何强化“服务的暖心”?唯有真心真意听取民企心声,切切实实帮着解决实际问题。
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为了让服务落到实处,安徽省建立了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建立涉企问题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解决。
塑料制品迫切需要扩大销路,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办理保险遇难题,企业急需租赁厂房用于生产自动化机械设备……一次次面对面交流、一桩桩助企解难、一件件惠企实事,汇涓成流,营造民营企业“大显身手”的发展环境。
为了一个诉求开展专题调研
去年10月,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定期举行的民企座谈会上,合肥快乐通冷链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负责人提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发改部门的注意。
“我们新买的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无法办理保险,车辆无法上路,这使得企业经营成本负担日益增加。”该负责人表示。
了解企业诉求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贸服处第一时间与省内各大保险公司联系,咨询新能源货车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向保险公司介绍合肥快乐通的企业经营信息、车辆行驶路线、管理模式与出险率等,帮助有承保意愿的保险公司业务人员与合肥快乐通对接,最终企业成功购买到保险。
为什么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买不了保险?这个问题有没有一定的共性?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贸服处还专门开展了专项调研。
他们调研了解到,与燃油货车相比,新能源货车投保流程更繁琐、价格更高,尤其是冷藏、装卸、搅拌等特种车型投保难度更大,拒保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由于新能源货车保险费率定价不合理,另一方面因为新能源货车保险自主定价浮动空间窄。
为此,该处提出了丰富新能源货车保险产品供给、加快保险信息开放共享、提升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等意见建议,并形成专项调研报告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反映情况,推动问题从机制上解决,努力做到以发现一个问题实现解决一类问题。
像这样由企业提出问题,部门闭环解决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民营经济的牵头协调单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分管负责人结合分管领域工作适时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近年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共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55场,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290条。
全方位保障民企发展要素
资金、土地、人才、政策……这些发展要素,都如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阳光雨露”,缺一不可。安徽全力做好民营企业发展要素保障,紧扣民营企业需求优化要素服务,打造协同联动的要素保障工作体系。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现实中,民营企业往往更加“求贤若渴”。安徽专门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开展“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系列活动,支持民营企业招引各类人才。
为了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安徽还赋予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开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已有30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绿色通道取得高级职称。
在用地上,也是全力支持。安徽省持续丰富土地供应形式,建立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地制度,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达70%。深化“标准地”改革,全省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标准地”出让面积占产业用地出让面积的99%,企业“拿地即开工”。保障用能合理需求,全省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占全部项目比重80%以上。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保障融资顺畅,安徽采取贷款贴息、奖励、补助、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政府性引导基金投向民营企业比重在70%以上。依托省公共信用服务平台,积极推广“信易贷”模式。
目前,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入驻金融机构849家、注册市场主体336.56万家,发放贷款75万笔、2.11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53万笔、1.39万亿元,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实施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2024年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其中民营企业上市公司5家。另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182家,其中民营企业109家、占比约60%。
聚力解决民企的急难愁盼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在安徽,民营经济贡献了60.7%的GDP、59.7%的税收、74.4%的发明专利授权量、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和92.5%的企业数量,呈现出“66789”的发展特征。
“这充分证明了民营经济好则安徽好、民营经济强则安徽强。”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说。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安徽下一步怎么干?
陈军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优服务、优环境、稳预期,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据陈军介绍,安徽省将进一步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加大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满足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力民营企业融资,促进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保障民间投资项目合理用地、用林、用能、环评等要素需求。
在安徽省,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将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梳理比对先发地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适时制定新一轮促进安徽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努力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