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十年歌声守护,宁波“银发马修”用音乐续写春天

发布时间:2025-03-12 11:07: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屋外春寒料峭,宁波海曙区白云街道云乐社区残疾人之家内暖意浓浓,每周三下午,这里准时传来音乐,悠扬的琴声、学员的歌声,格外动人。

这是海曙版“放牛班的春天”,一群“银发马修”用音乐守护着一群特殊的青年——

2014年,宁波海曙区红烛慈善义工大队针对心智障碍青年,成立红烛爱心工作室。从此,海曙区广安养怡院残疾人之家、云乐社区残疾人之家,有了这群“银发马修”的身影。这个令人期待的音乐课,已经持续了十年。

教室里的“春之声”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3月5日下午,“银发音乐课”在云乐社区残疾人之家准时开课,在教室正中央,学员小李一手拿着麦克风,一手比划着动作,一副全情投入演唱的状态。一旁,另外几名学员或是目视前方、张开手臂挥舞,或是用手在膝盖上打着节拍,用着舒适的姿态。

在他们身边,7位红烛爱心工作室的“银发马修”也没闲着。79岁的骨干志愿者任依珍弹着电子琴,58岁的音乐组长孙梅和67岁的葛亚萍在示范唱歌,75岁的陈小蓓和70岁的王爱芬跟着旋律,“声情并茂”做着动作指导,78岁的吕再娣和76岁的朱晓如维护着课堂秩序,对学员进行情绪安抚。

“银发音乐课”成立的初衷很简单,也很温情,“关心下一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他们喜欢唱歌,那我们就做!他们可能也心情压抑,但当唱起歌来就会自信,精神面貌也会越来越好!”任依珍是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被大家亲切称为“任老师”。

一堂又一堂的音乐课,也让学员们有了很多“改变”——从一开始可能要花三四节课去学一首歌,到如今用一节课就能学会一首歌,学员们会的歌曲本也积累到了厚厚的六本;从原本的校园歌曲《小螺号》《感恩的心》到现在的流行歌曲《上春山》《小美满》,逐渐变得样样都能唱;从刚来的害羞、低头唱歌,到现在的开口就能唱、阳光自信大方……他们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音乐让他们找到了存在感。”一位学员家长激动地说,如今,学员们不仅能自信登台演唱,还会主动设计“拥抱”“转圈”等动作表达情感,课堂从最初的沉默寡言,变成了充满歌声与欢笑的“春天课堂”。

“百变奶奶”进阶路

教一群心智障碍的青年唱歌,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可能这节课刚把歌词记住,下节课就已忘光光,只能从头再教一遍;有时一切都好好的,学员却突然有了小情绪,不愿意继续学下去……

面对有点“善变”的学员,这群“银发马修”独创了一套“夸夸教学法”:“刚才那句唱得特别棒!”“节奏感又比上周进步很多啦!”课堂上,鼓励声永远代替了批评声。“在学唱的时候,我们就是一直鼓励、一直表扬他们,他们就很开心,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志愿者王爱芬的笔记本里,写满了个性化点评。

“马修”们还有一套独特的教歌流程,音乐组长孙梅的普通话特别好听,就让她先把歌词读一遍给学员们听,把难词重点强调下,再带着学员们多读几遍,接着加上任依珍的电子琴伴奏,逐句教唱,不会的就再一对一辅导。

考虑到上课效果,任依珍还将每首歌的曲谱记在了脑海中,例如《苹果香》这首歌,她就在家反复练习了好几天,针对学员们可能觉得原曲音调过高、节奏太快,她还贴心用电子琴进行了改编,让学员们学起来更加轻松。要知道,任依珍退休前的工作可跟音乐没关系,这都是她上了老年大学自学的成果。

除了教学员们唱歌,“银发马修”还在音乐课上加入了不少新花样,可谓是“百变奶奶”才艺多。三年前,非洲鼓由于节奏性强,对促进学员的心智健康有帮助,被加进了音乐课。退休前曾是医生的陈小蓓知道这件事,还结合中医经络理论,设计了“拍打穴位健身心”环节,“手里有很多穴位,拍起来对身体好,而且非洲鼓跟动作结合起来,对他们也是件开心事。”

今年,学吹口琴也被加到了音乐课上。为了更好地教学员们口琴,任依珍还想办法邀请了个年轻专业的口琴老师,去充实“百变奶奶”技能。

“感染”了一颗爱心

在采访中,“感染”二字是“银发马修”提到最多的词。

志愿者葛亚萍虽有时因事不在宁波,但只要身在宁波,每逢音乐课,她总会前来,“我就是受任老师的‘感染’,因为她年纪很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但她的精神总是那么饱满、那么热情。”葛亚萍回忆,有次晚上10点多,任依珍还在苦练口琴,但次日清晨6点多,自己就收到了任老师提醒她带C调口琴的短信,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热忱,让她深受“感染”。

王爱芬、吕再娣的加入也是如此,因为跟任依珍住在同个社区,参加同一个唱歌班,三人因此结缘,在任老师的热情介绍下,她俩毫不犹豫加入了团队。

这种“感染”也是双向的。任依珍坦言,自己是在红烛爱心工作室负责人黄爱萍的“感染”下,走上了这条爱心之路。而且,因为自己关节动过手术,上下公交不方便,从家到上课点要40多分钟的车程,但是同小区的王爱芬和吕再娣总是很关心、帮助她。

“她们一个帮我拎着袋子,一个扶着我,还有孙梅总是开车到家里来接我,就是因为他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也才能坚持十年这么久。”任依珍说。

但这群“银发马修”相互“感染”的背后,都是为了这堂音乐课。每年,他们都要召开学期初例会、半年总结会、年度规划会,精心制定课程安排计划。每位“马修”还都有自己的任务,孙梅负责找歌,任依珍要把曲子弹熟,朱晓如负责合唱指挥,葛亚萍今年的任务,则是要让所有学员拿着太阳花律动起来……

葛亚萍为这份志愿服务做了生动总结,“这就像是我们退休后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增加了自己的活力,也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从2014年至今,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银发马修”团队,已经教会了学员100余首歌曲,还带着他们登上了区内的大小舞台。

“‘银发音乐课’的成功,为特殊群体帮扶提供了可复制的‘海曙样本’。”海曙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部门已积极对接资源、搭建平台,采取“专业社工+志愿团队”双轮驱动模式,形成“需求发现-方案设计-执行监督-成效评估”的闭环,更好地帮助区内的特殊群体。

十年光阴,海曙这群“银发马修”用专业与温情证明:真正的关怀,是看见每一个生命的独特光芒;而社会的温度,正藏在千万次“随手志愿”的坚持中。(裘保莉 郑磊)

责任编辑:周雪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