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十四节气的古老智慧与新时代“护苗行动”碰撞,临海市永丰镇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耕读传家·节气育人”主题活动,揭开了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篇章。这场在沿溪书院举行的实践,不仅是一场青少年文化教育课,更成为永丰镇深化扫黄打非工作、创新文明实践路径的生动缩影——以农耕文明之“根”涵养社会正气,以节气时序之“脉”贯通基层治理,让文化传承与文明守护在乡土深处同频共振。
以文化人:从节气课堂到清朗空间
永丰镇将扫黄打非工作深植乡土文化肌理,借“护苗鉴别实验室”等载体,将“假种子”与“非法出版物”类比,用“春种秋收”的农耕逻辑诠释“激浊扬清”的治理哲学。青少年在辨识谷物真伪、拼贴五谷画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树立起“文化良种”意识;而“节气护苗墙”上的集体承诺,更转化为全民参与“净网”“护苗”行动的社会契约。据悉,该镇将此类“农耕+护苗”课堂纳入常态化教育体系,实现中小学生全覆盖,推动“文化安全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落地生根。
以治促兴:从农耕智慧到治理密码
“立春要护苗,谷雨须除害”——永丰镇创新提炼节气文化中的治理内涵,将扫黄打非工作与农时规律深度融合。成立“节气护苗队”,在春耕、秋收等关键节点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打造“文明良种”积分机制,鼓励村民举报非法出版物线索可兑换农资奖励,让基层治理与农业生产形成价值闭环。目前,农家书屋正版书籍流通率提升至100%,文化环境如沃野良田般日益清朗。
以践明德:从文明深耕到乡风再造
在永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是理论宣讲,更是“把论文写在田野”的生动实践。该镇构建起“耕读传家”文明矩阵:农场主担任“护苗大使”,在教授农耕技艺时讲解知识产权保护;永丰镇中心校耕读园开设“科技护苗”体验区,用无人机反哺监测技术类比网络内容筛查原理。这种“老智慧+新治理”的模式,让“扫黄打非”从行政指令转化为村民自觉,更催生出稻香文明驿站等文明实践新场景,带动全镇形成“守护文化净土如同守护万亩粮田”的集体共识。
“节气里有天地人和的密码,文明实践需顺势而为的智慧。”永丰镇宣传委员陈倩表示,未来将打造“一节气一主题”文明实践清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二十四节气般深度融入百姓生活。这场从书院出发的文化实践,正以星火之势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当传统文化的根系深深扎入现代治理的土壤,孕育的不仅是颗粒归仓的丰收图景,更是一个时代清朗向上的精神原野。(王羽倩)
责任编辑:张卫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