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海立足完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聚焦“贴近实战、围绕实战、服务实战”,通过全面融合贯通“1618”救援指挥体系,打造“空天地”通信网络,健全社会力量协同机制,构建演练评估闭环体系,高效推进应急救援指挥机制建设。今年已平稳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超30余件。
临海市委市政府对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早在2020年6月就建成市应急指挥中心,合理设置应急指挥大厅、会商室、值班室、装备室、独立机房等功能场所,配备高清大屏显示、音频、视联网会议、智能控制管理等系统,连接60多个分会场,满足预警叫应、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等应急指挥核心功能,构建应急指挥场所“新枢纽”。
一是全面融合贯通,构建“1618”救援指挥体系。厘清三级指挥权责,明确救援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部、专项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组成,分清不同灾害等级下的指挥主体,建立22个专项救援指挥工作方案。全面贯通“1618”救援指挥体系架构,由应急指挥部“1+6”工作模式和现场指挥部“1+8”工作模式组成,实现平战一体、统分结合、防救协同的指挥救援新格局。“1618”现场指挥涵盖信息接报、会商研判、响应启动、现场处置等11个环节的标准化流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全流程标准化处置。特别建立“ABCD”信息研判机制,对较大灾害实施三级联动会商,确保决策科学高效。
二是坚持数字赋能,打造“空天地”通信网络。整合多源数据,构建视频融合平台。通过整合公安、气象、水利、自然资源、行政执法等部门13000多路视频资源,建设应急指挥视频融合平台,并对数据进行归类治理,在防汛防台、森林防火、防雨雪冰冻、安全生产事件中能快速反应,提供指挥决策。布局“空天地”通信网络,破解极端场景信息孤岛。运用5G、卫星通信、无人机等技术,建立“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确保极端条件下现场指挥与后方中枢的实时联通。构建“136”可视化调度网络。主要依托370Mhz对讲机、单兵、布控球、无人机等技术,横向融合市安委会、市减灾委重点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实现全时全域指挥支撑。已建成370Mhz固定基站9座、移动基站1座、370Mhz对讲机146台、单兵57台、无人机26台、卫星便携站1台、MESH视频图传基站1台、MESH背负台2套。
三是强化多元协同,健全社会力量协同机制。近年来,临海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发展,2025年新注册一家永安应急救援队,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已达5支,2024年执行救援任务66次,成功救援50多人。“越是艰难越向前”,事故现场、水上打捞、陆地搜救、医疗救护、活动安保、志愿服务…都涌现着他们奉献与担当的身影。市应急局以应急抢险救援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合同,帮助他们解决队伍发展的部分资金;通过物资装备调拨方式,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冲锋舟、橡皮艇等大型救援装备,减轻队伍的储备能力。出台《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了社会应急力量调度机制。
四是突出实战导向,构建演练评估闭环体系。实战导向的演练评估体系以“无脚本演练”与“深度复盘”为核心,着力破除应急演练形式化难题。临海通过设计多灾种叠加、随机植入干扰变量(如通讯中断、次生灾害)的无脚本场景,倒逼指挥系统在未知情境中暴露跨部门协同、资源调度等真实短板,同步开展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压力测试,检验现场自主决策能力;演练后48小时内组织一线救援人员、受灾群众、行业专家参与多主体复盘,以“问题清单化”逐项剖析指挥链条堵点,推动演练成果向真实应急场景高效转化。2024年我市各部门、镇街共开展41场(次)应急演练,切实检验应急预案实效性,锤炼救援队伍战斗力。(胡伊淇)
责任编辑:张卫飞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