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书页中,总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时刻,给追梦人指明前行方向,给奋斗者注入无穷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安徽考察,为安徽全方位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寄予殷殷嘱托、殷切期望。
领会深情大爱,强化使命担当,汲取奋进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安徽全省上下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鼓足“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干字当头、拉高标杆,埋头苦干、创先争优,为实现“三个往前赶”汇聚澎湃力量,奋力将总书记为安徽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江淮大地上的生动实景。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为近3年以来最好水平。
“跳起来摘桃子”
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是观察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和市场趋势的重要窗口。正在举行的2025上海车展上,江淮汽车与华为共同打造的尊界S800实车公开展出。这是自主品牌首款百万级智能电动行政轿车,瞄准汽车产业链价值链的顶端,志在撼动过去属于国外超豪华品牌的领地。
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江淮汽车调动了所有的优质资源,将尊界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品质交付、服务保障等作为企业“头号工程”推进。
拉高标杆、创先争优,将总书记为安徽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景,必须树立雄心壮志,以高定位、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只是一个缩影。从企业到政府,从群众到干部,全省上下激发“跳起来摘桃子”的斗志,保持“跳”的状态,奋力推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安徽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数量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2.3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5万家、居全国第5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以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和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安徽范式为两大牵引性抓手,持续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能级,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安徽创新的招牌愈发闪亮。
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迸发新动能。202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3.6%、提高0.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省汽车产量76.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均跃居全国第一位。当前,安徽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两大工程,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建设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徽零基预算、科创金融改革经验推向全国。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升至全国第9位,“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3.6%,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实施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建设、优势产业“抱团出海”三大行动,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服务融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安徽正着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迈出新步伐。2024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2.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2%,森林覆盖率28.06%,贡献了占长三角森林面积三分之一的“安徽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牵引,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现路径,安徽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持续提升。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与沪苏浙这样的高质量发展“优等生”同列,安徽提出三个“往前赶”,即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地区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敢与强者竞争、敢跟快者赛跑、敢向高处攀登,正体现了全省上下不负总书记重托、奋力争创一流的心气、志气。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山绿水,杜鹃红遍,正是大别山中最美的时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在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旧址感悟革命精神,在农产品展销中心选购山区特产,在乡村民宿体验兼具传统风韵与现代便利性的山居生活……大湾村干部群众将总书记的关怀铭记于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上,咬定青山不放松,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幸福之路越走越宽。
拉高标杆、创先争优,将总书记为安徽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景,既要有雄心,还要有恒心。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坚守初心、矢志不移,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书写新时代精彩答卷。
面向科技前沿,板凳甘坐十年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下求索。3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潘建伟院士领衔的联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纳量子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并在中国和南非之间1.29万多公里的距离上成功完成量子保密通信。成功的背后,是潘建伟等科研人员在量子科技领域“数十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
聚焦重点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新型显示到集成电路,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安徽按照既定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产业向新、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强劲势头。以光储产业为例,尽管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但安徽着眼长期趋势,积极应对短期挑战,坚定不移推动提质升级。2024年,全省先进光伏产业实现营收3284.6亿元,实现利润100.8亿元,发展逆势向好。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安徽深入践行“三严三实”,突出纠治“四风”顽疾,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全面扎紧制度笼子,努力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当前,全省各级党组织高标准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对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一体推进学查改,一抓到底纠“四风”,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
一个区域的发展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坚持。安徽将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懈拼搏、不停奔跑,让更多领跑的继续扩大优势,让更多并跑的努力实现领跑,让更多跟跑的尽快迎头赶上。
脚踏实地往前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月17日,随着最后一块钢梁精准对接,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汊航道桥正式合龙。这座创下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等六项“世界之最”的重大工程,是彰显工匠精神和技术精度的杰作。建造团队创新使用“智能感知与分析+数模”双驱动的智能控制系统,快速完成合龙状态评估与方案优化,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多合龙口的精度控制能力。
拉高标杆、创先争优,将总书记为安徽擘画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实景,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以跬步之积成就千里之业。脚踏实地,贵在用绣花功夫于细微处落笔,在细节处见精神。
安徽自古就不缺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历经清洗、蒸煮、晾晒、拣选、捶捣、切割等108道工序,成就了宣纸“纸寿千年”的美誉。炼烟、入模、制墨、晾墨、修墨、打磨、描金,倾注匠心、千锤万杵,成就了徽墨“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无双墨韵。
历史的传承,新时代的使命,激励江淮儿女在各自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项职责。
每天都要仔细测量枝叶长度、枝干倾斜度,察看树皮健康程度、土壤干湿情况以及支撑杆的支撑情况……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巅,细心呵护千年古松昂然挺立,向万千游人展现天地之大美。
在规定时间内铆接出公差不超过0.5mm的零件,一个半小时内找出影响适航的所有机械问题……省青年岗位能手、“00后”飞机装配维修师唐凡,刻苦训练,代表中国队夺得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优化,一个堵点一个堵点疏通,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上线运行重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9%,提交材料减少60%;以城市社区为圆心,以周边三公里为半径,“三公里”就业圈覆盖到每一个社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提高中小学生体质,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以“窗帘之约”守护独居老人,用细节关爱托起安稳晚年……小事不小,枝叶关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安徽去年投入567亿元,细致入微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千家万户。
所谓大事,皆是万千小事的聚合;所谓奇迹,无非细微之处的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江淮儿女实干笃行,安徽的发展态势持续向上,动能转换加速向新,市场环境持续向优,民生福祉暖心向好。
阳春德泽,万物生辉。循着总书记为安徽发展擘画的美好蓝图,乘着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的强劲东风,安徽全省干部群众持续鼓足“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快马加鞭干,使劲往前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创造了不起的成绩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