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浙江省衢州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相关情况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从发布会上获悉,衢州市自2024年1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以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为突破口,赋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营商环境优化,奋力书写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衢州答卷”。主要实践与成果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聚焦创新驱动,构建高价值创造体系
一是促进科创产创融合。围绕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构建突出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政策激励体系,实施产业专利导航赋能强链工程,有力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2024年,推动实施重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30项,通过“大科创”平台支出奖补资金438.43万元,有效支撑了我市“六大产业”在高价值知识产权专利培育、专利导航项目培育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锚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制定出台《衢州市促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实施方案》,组织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平台和项目建设工作,助力创新主体深挖高价值发明专利。2024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连续2年位列全省第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016件,同比增长39%,增幅全省第4;获得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创新试点项目5项,一种固体盐酸羟(qiǎng)胺的制备方法等3项专利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三是深化知产金融服务。针对企业创新资金短缺难题,注重引入金融“活水”,持续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构建“政策+金融+企业”普惠服务体系。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240.9亿元,惠及企业521家,分别较上年增长64.7%、22%;每百亿GDP专利质押融资登记额列全省第1,同比增幅列全省第2。
二、深耕特色产业,构建高效益转化模式
一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潜在价值,纵深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助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2024年,全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143件,交易运用金额超1.4亿元。其中,龙游县“花菇种植环境监测分析数据”完成全省首单“数智农业”领域全流程交易,实现质押融资+许可交易“一证双用”,获银行授信3000万元,该案例同时入选2024年度全省知识产权兴企典型案例。
二是拓宽专利运用路径。面向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开展唤醒“沉睡”专利、专利公开许可等专项行动,组织高校院所集中梳理盘点存量专利,2024年,全市专利许可转让4221件,较2023年大幅提升;763件高校专利纳入国家专利转化平台库,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12.38%,居全省第2。
三是实施地标富农工程。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合规指引,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行为,提升衢州椪柑、常山胡柚等历史经典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2024年,全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增加60家,累计惠及周边农户4万户,推动户均年增收5000元。
三、筑牢法治保障,构建高标准保护机制
一是构建跨省保护机制。创新探索跨省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联合黄山、南平、上饶3地市签订《四省边际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立案标准衔接,构建高效能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首次四省边际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联席会议在衢州成功召开。
二是优化快速维权通道。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快获权”“快维权”,开展专利快速预审提质扩面工程,通过“预审速批”,有效缩短特定领域高价值发明专利获权时间。2024年,专利快速预审358件,企业发明专利最快实现75天获权。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诉转调”,有效提高维权效率。今年4月17日,我市知识产权中心获得省级分中心授牌,知识产权授权、保护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速。
三是强化协同执法监管。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综合执法“铁拳”“雷霆”“昆仑2024”等专项行动,构建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库,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有力震慑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注册、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2024年,共查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87件,罚没款120.86万元;“企业商标保护行动”入选2024年衢州市十大“为企办实事”项目。
四、优化创新生态,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集成化服务平台。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专区,配置专人专岗,提供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值化服务,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水平。2024年,7个服务专区共办理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事项2300余件,提供人才培训4500余人次,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县全覆盖。
二是创新特色化服务模式。构建衢色衢味“一县一品”服务格局,差异化布局、一盘棋推进,促进服务资源高效利用。如柯城区打造以“农民画”为切口的全国性农创客知识产权联盟,推动涉农专利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衢江区加强知识产权增值化服务改革创新,建立“知识产权管家体检”体系,推进“6+X”增值服务,为企业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合理规避风险、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全流程指导。
三是提升精准化服务质量。强化借智借力,与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企业创新指数分析、地理标志产品(商标)运营服务等合作子项,全方位提升市域知识产权服务能级。
责任编辑:郑文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