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生活要简单,思想要复杂” 傅振绘画创作访谈

发布时间:2025-04-28 11:07:5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我画画,大多没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只是想画出一种真诚质朴具有诗意的美,并让有一定欣赏能力的人看了有会心共鸣,这就是我的艺术理想和追求。”5月1日,傅振山水画展《桃源何在》将在浙江省衢州市鹿鸣文化院街原道博物馆开展,在谈及自己绘画创作时深情地说。傅振的绘画常常只画几座山,或者几个人,几棵树干等等,不经意之间却打动你我的心。为此,有人说,傅振的绘画有“禅意”,而傅振本人却不这样认为。

据悉,傅振,别署馥庐,1974年出生,农工党党员,现为衢州市图书馆副馆长、衢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喜欢看书思考写文,倾心于文人画。

那么,傅振对自己的绘画创作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的成长经历和绘画又有哪些关联呢?他对绘画的认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问:你没有科班经历,没有拜过师,是优势还是劣势?

答:优劣兼有,先说劣,再说优。

劣势有几个。比如基本功的锤炼抓的不紧,容易自我放松降低要求;在早期效率不高,进入状态较晚,浪费多年时间;比如缺少平台支撑,如果是名校科班出身,会得到不少助推,人家也往往会高看两眼,这在现实中很有用。

优势也有几个,最重要的是少了框框限制。科班容易被某位特别喜欢的老师所牵引,成为老师的影子和绿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日后很难跳出来。没有科班经历,就像没伞的孩子,只能多奔跑,需要自己觅食,东张西望,到处偷师,吃百家饭。如此一来,倒少了拘束和限制,可能性反而会多一些。

2、问:有人说书画“自学等于自杀”,你怎么看?

答:要看是什么样的自学。对于学习体悟能力不足的人来说,自学确是自误;对于学习体悟能力强的人来说,自学是在空旷的原野上奔跑。

其实,书画本身是适合自学的,因为它没有定法、没有标准动作、没有窍门秘诀,不需要非得老师手把手的教。以前之所以讲究拜师,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那时资料信息匮乏,不通过老师,基本是眼前一片黑。

自从进入21世纪后,书画自学的条件已经具备,信息高度发达,出版物和网络内容都极为丰富,各种展览也很多,不需要老师的帮助也可以看到大量的作品、图片和文章,起到了以前只有老师才能起到的作用;而且,信息量比现实中多位具体老师能提供的大得多。只是,这些信息良莠高下并存,需要自学者悉心辨别,还需要相当强的消化能力。

补充一句。在接触学习的最初几年,不建议自学,跟老师学有利于尽快上手。

3、问:你觉得技术到底有多重要?

答: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基础,如果不过关,就立不住,一切都免谈。但是,技术不是孤立看的,永远与效果在一起,不能单独把某一笔技术抽出来看说好还是差。能够把整体效果表达的好就是好技术,表达的不好就不是好技术。所以,技术是在整体审美引领下进行的,在整体审美下才有更大的价值意义。

有些人认为文人画不注重技术,这是浅见误解。胡涂乱抹的文人画确是不注重技术,真正好的文人画相当注重技术,技道并重。只是,文人画不是要突出技术的分量,韵味境界才是主角,技术是在背后默默服务的,会让人误以为不重要。

4、问:你为什么倾心于文人画?

答:我并不是特意喜欢,而是艺术观偏向于表现主义的这一路,恰好契合于文人画;如果我的艺术观偏向于客观自然主义,那可能就不会喜欢文人画,而是会倾心于古典绘画之类,像初触绘画的前几年就是如此,是后来才渐渐改变的。

文人画并不是一个画种,一定是文人画的,而是一种艺术观念,它有很强的现代性,是绘画发展的高级阶段才出现的。它重在主观表现,注重画出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感受,不一定寄托包含大道理,也不必有明确的寓意,但能让一山一石都很有看头意趣,让观者会意,心灵得到抚慰,就像微微的松风吹过忙碌的心灵。

(学院画和文人画是当今中国画坛的两大主要体系,学院画在宏大叙事和大型展赛上优势明显,文人画在表达文心上细致微妙,画者各有所长,观者各有所好,识者自知。)

5、问:你的画里都是寻常山水,很少见到风景名胜式的,什么原因?

答:我早年也喜欢画名山胜水,觉得好看;后来喜欢画寻常山水,可看可游可居,是觉得这样更有味道,更好看。这也许与我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出生在普通山村,且30岁之前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山村,上学、砍柴、农活、玩乐、上班,不是在山上,就是在山边山脚,所见的都是寻常山水,感受特别深。

我有时想,一位画山水的人,如果少年时代没有较长时期的山村生活经历,是有遗憾的,可能骨子里会少一些对山石的真切感受和情感。现在也越来越认为,画寻常山水比画风景名胜更质朴,就像在文学中,写寻常琐事比写奇闻异事更显真诚力度。当然,这必须要有相当的表达能力;否则,写寻常琐事、画寻常山水就远没有写奇闻异事、画奇山异水好看。

6、问:有很多人说你的画有禅意,你平时习禅吗?

答:我对佛对禅都没有特别的兴趣,也不好寻寺访庙。有观众认为我的画有禅意,可能是一种无意的契合。出于自己的三观和审美,我喜欢画房前屋后坡南坡北、平常走到哪里说不定就可以看到的那种景象,淡然又不失生意;而禅意的本质就是一种从容淡定的心境氛围,刚好契合。无意于禅而被认为有禅意,我是看作一种好的评价。

7、问:你为什么经常写文章,浪费画画时间多可惜?

答:我是喜欢写而写,因为平时喜欢想,想到了就写下来,不在于长短,也不在是否“有用”,是我对世界的一些理解认识。适当的时候集结成书,一个时期一本,也是人生值得做的事之一。。

后来意识到,写文章不仅仅是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对认知能力和体悟能力的的锻炼检测。我常说认知体悟对书画的内在作用太重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文章也是修炼艺术内力,应可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两者的时间分配确实有些失衡,需要再平衡,把想法多倾注到毛笔下,多锤炼画技。

8、问:你平时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答:我很宅,基本是单位、家、菜场三点一线。在家里更多的时间是看书、写作、烧菜,拿笔画画的时间其实不多;也比较喜欢看电影,基本在网上看,偶尔也写影评。花钱也比较省,在吃穿上面很少买贵的,但买书和喜欢的收藏品很舍得。出门应酬交往不多,但没有脱离社会,还比较关心时事,与相投的朋友也是时有交往,也包括微信互动。这种状态,往好听说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如果硬要往高说,便是“生活要简单,思想要复杂”。(薛俊棋)

责任编辑:薛俊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