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探幽根宫佛国:开化文旅奇观的深度解析与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8 16:49: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一、引 言

在浙江开化的青山绿水间,“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根雕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致的园林景观,成为华东地区文旅版图中极具辨识度的地标。作为全球唯一的根文化主题5A级景区,其核心区占地3.03平方公里,汇聚上万件根雕珍品,融合佛儒道文化精髓与汉唐建筑美学,被誉为“世界根雕艺术之都”。

自1991年以来,历经三十余年发展,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当地超万人就业,形成集艺术展示、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集群。然而,在旅游消费升级与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景区如何突破传统模式瓶颈,实现从“奇观打卡”到“深度文旅标杆”的跨越?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借以我们的思考抛砖引玉。

二、根宫佛国的核心特质与发展现状

(一)艺术奇观:根雕技艺的巅峰呈现

根宫佛国的灵魂在于根雕艺术的极致表达。景区内现存根雕作品超1.2万件,其中巨型根艺五百罗汉阵长达680米,用千年龙眼木、荔枝树根雕刻而成,单体最高达9米,神态各异、气势恢宏,被吉尼斯认证为“最大根雕博物馆”。主佛殿内40吨重的释迦牟尼根雕,历经中缅边境长途运输,以“天然根形+艺术创作”的手法,将树根的沧桑感与佛法的庄严感完美融合。此外,青梅园3000余盆古树盆景、醉景园2000余株松柏桩景,与根雕艺术形成“立体生态画卷”,展现了创作者徐谷青“以根载道、以木传情”的艺术哲学。

(二)文化厚蕴:三教融合的精神地标

景区以根雕为载体,构建了佛儒道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佛教文化:根雕佛国建筑群依禅寺格局布局,未来佛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依次排列,千余件佛教主题根雕讲述佛法故事,其中200余尊观音造像构成“观音塔”核心陈列,形成庄严肃穆的禅意空间。

儒家文化:华夏根文化景区的孔门七十二贤人馆,通过根雕再现孔子讲学、弟子问礼场景,直观诠释“仁义礼智信”价值观。

道家文化:道行天下馆以《道德经》为脉络,用根雕艺术演绎“道法自然”理念,园林布局中“曲径通幽”“山水相依”的设计,暗合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三)建筑美学:汉唐风骨与徽派灵秀的融合

景区建筑采用汉唐风格为主、徽派元素点缀的设计思路:主体建筑如根宫佛塔(高79.99米,13层)、大雄宝殿等,以斗拱飞檐、红墙黄瓦再现盛唐气象;园林小品如亭台楼阁、曲廊水榭,则融入白墙黛瓦、马头墙等徽派符号,与江南山水相得益彰。佛塔内部以佛教黄为主色调,千余件根雕与木质斗拱叠涩结构相互映衬,既具宗教神圣感,又富艺术观赏性。

(四)产业现状:规模效应与增长瓶颈并存

景区当前已形成“根雕艺术+旅游服务+文化衍生”的产业链:带动开化2200余人从事根雕产业,年产值超2亿元;配套酒店、餐饮、购物等设施完善,年综合收入超5亿元。但发展痛点亦显:

客源结构单一:80%为周边300公里内游客,年轻客群占比不足30%,过夜游客仅占25%;

产品体验浅层化:以“参观+拍照”为主,互动性、沉浸式项目匮乏,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仅3-4小时;

品牌辐射力有限:省外知名度依赖行业展会与口碑传播,新媒体营销渗透率不足40%。

三、破局路径:从“艺术奇观”到“文旅生态”的五大升级策略

(一)体验升级:构建“全感官沉浸”的文旅场景

1. 夜间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

开发《根宫夜宴》沉浸式夜游项目:利用AR灯光技术,在五百罗汉阵投射动态光影,使根雕“开口讲经”;结合雾森系统、古琴演奏,打造“一步一景一禅意”的夜间禅修路线。

推出“根雕大师虚拟工坊”:通过VR设备让游客“围观”徐谷青创作过程,亲手“雕刻”虚拟根材,作品可生成NFT数字藏品供收藏。

2. 亲子研学与手工艺体验

设立“小小根雕师”亲子工坊:提供儿童安全雕刻工具,指导制作简易根雕书签、动物摆件,配套“根雕科普绘本”与互动游戏,强化家庭客群粘性。

 联合高校开设“根艺创作营”:面向艺术专业学生与爱好者,提供古树根材、导师指导,优秀作品可在景区展览并挂牌销售,打造“艺术创作+旅游体验”闭环。

(二)产品创新:延伸产业链,激活二次消费

1. 文创产品“年轻化”与“实用化”

开发“萌版罗汉”系列周边:将五百罗汉提炼为Q版形象,设计盲盒、表情包、解压玩具,适配Z世代审美;推出“根雕香薰”“禅意茶具”等实用文创,融入根材碎料、天然香料等元素。

打造“根宫佛国×开化有礼”联名品牌:与当地茶叶、笋干等农特产结合,推出根雕造型茶罐、竹制茶具套装,通过“文化赋能+包装升级”提升附加值。

 2. 跨界融合“艺术+”场景

举办“根雕×现代艺术展”:邀请当代艺术家以根材为媒介创作装置艺术,如“根雕+光影”“根雕+声音”互动作品,吸引先锋艺术爱好者。

开辟“根材园艺”体验区:教授游客利用小型根材制作微景观盆栽,提供“种植+养护+寄售”服务,游客可定期线上查看作品生长状态,打造“可带走的自然艺术”。

(三)设施优化:智慧化服务与在地化体验并重

1. 交通与导览系统升级

开通“杭州/衢州—根宫佛国”旅游专线:与高铁票务系统联动,推出“车票+门票+接驳车”联程票,缩短远程游客中转时间;

引入AI语音导览机器人:游客扫码即可获得多语言讲解,机器人可实时推荐路线、提示人流高峰,同步提供周边餐饮、预订服务。

2. 住宿业态“主题化”改造

升级现有主题酒店为“禅修别院”:增设冥想室、抄经台、素食餐厅,提供“晨钟暮鼓”体验套餐;推出“根雕大师同款客房”,陈列复刻版根雕艺术品,配套创作手账与工具套装。

培育“根艺民宿集群”:引导周边农户将老宅改造为根雕主题民宿,墙面装饰根材艺术品,提供木作体验、农家根菜宴等特色服务,形成“景区核心+周边辐射”的住宿矩阵。

(四)营销破圈:构建“内容驱动+精准触达”体系

1. 短视频与KOL矩阵运营

打造“根宫佛国奇妙夜”话题:邀请抖音、小红书达人拍摄“根雕解谜”“汉服禅舞”等剧情短视频,植入“寻找隐藏罗汉”“根材占卜”等互动玩法,以流量裂变吸引年轻用户。

发起“根雕24小时”直播活动:全程记录根雕修复、盆景修剪等工艺细节,设置“云认养古树”“线上拍卖微雕”等环节,将直播间转化为文化传播与消费场景。

2. 事件营销与区域联动

创办“国际根艺双年展”: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艺术家举办作品联展,同步开展根材科学研讨会、根艺产业论坛,提升国际话语权;

推出“浙皖闽赣根文化之旅”线路:与黄山、武夷山、景德镇等景区联动,设计“根雕—陶瓷—茶叶”文化体验环线,通过跨区域引流扩大市场半径。

(五)生态赋能:强化“艺术+生态”双IP

1. 古树保护与艺术再生结合

建立“开化古树数据库”:对景区及周边千年古树进行编号建档,开发“古树认养”项目,认养者可获得根雕纪念品、专属游览权益,收益用于古树保护;

推广“枯木新生”计划:将自然枯死的古树根材用于艺术创作,举办“从枯木到艺术品”科普展,传递“生态循环”理念,申请“国家生态文化基地”认证。

2. 低碳旅游场景构建

全域推行“无塑游览”:禁用一次性用品,提供根材环保水杯租赁服务;开通电动游览车专线,设置太阳能充电设施,打造“零碳景区”示范项目;

开发“根宫生态研学课”:带领游客参与古树养护、根材防腐处理等实践,结合自然笔记、生态绘画等活动,强化青少年环保教育。

四、结 语

根宫佛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震撼的艺术奇观,更在于它以根雕为媒介,构建了自然、艺术与人文对话的空间。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景区需跳出“静态展示”的传统框架,以体验创新激活流量、以产品多元延长链条、以智慧服务提升口碑、以文化共鸣扩大圈层、以生态理念夯实根基,从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升级为集艺术体验、文化传播、生态教育于一体的“文旅生态复合体”。唯有如此,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根”脉,开创新“境”,让这朵根植于开化沃土的艺术之花,绽放出更具时代生命力的光彩。(葛建纲、汪进)

责任编辑:张继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