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傅振的“桃源何在”画展,在浙江省衢州市鹿鸣山文化院街原道博物馆举行。主办单位是衢州市鹿鸣山文化院街,画展期限为5月1日到6月30日。恰逢“五一”,前来打卡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在参观画展的同时还对院街文旅功能增加了认识;画展通过“西湖艺术”公众号推送,吸引了不少爱好者的关注。
画展为城市建设赋能
“展览之所以名为‘桃源何在’,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这些画的都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也希望能给观者带来这种会心共鸣;二是展览的所在地,鹿鸣山文化院街,便是现代都市版的桃花源。”傅振在本次画展的序言里表示。画展的主题与展览地的鹿鸣山文化院街的核心价值有机结合,互相映衬,是以高品位绘画为相应的城市建设赋能的一个尝试实践。
鹿鸣山文化院街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白云中大道,毗邻衢时代创新大厦,坐落在石梁溪南岸的半岛核心区。项目规模:总用地面积约178亩,总建筑面积超20万平方米,分多期建设。建筑风格以中式传统院落为基础,融入欧式元素,通过石雕、木雕、砖雕等非遗工艺打造移步易景的街巷空间。
文化核心区包含鹿鸣书院(与故宫合作)、主题博物馆、国粹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聚焦传统文化展示与艺术交流。特色业态有规划非遗工坊、文创工作室、浙商会馆、高端民宿、主题餐饮等,形成“文化+商业+旅游”复合生态。网红景观有具备独特腔调风格的红砖公共礼堂,以及可俯瞰城景的屋顶漫步区,成为当地的文化客厅和热门打卡点。
“我们鹿鸣山文化院街秉持房产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即使房子老去,留下的是院街文化的沉淀,会更体现价值。傅振老师追求的艺术精神,与我们鹿鸣山文化院街追求的品质品位高度吻合,这是我们主办本次画展的主要考虑。”鹿鸣山文化院街负责人黄湉表示。
知名文化人现场评画
当日,衢州本土知名文化学者、书画鉴藏家及作家黄材运,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汪啸波,衢州瓷库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连续十届奖杯设计者汪伟,他是该领域的“衢州第一人”,等等,他们都莅临画展现场,并对傅振的绘画做了精彩点评。
黄材运评价道,傅家山水,格调高古,厚重质朴,充满禅意,不事张扬,主修内核,如秘藏佳酿,汁液醇厚,历久弥香,值得细品。傅老师画自己的画,画品高,而和者不寡,大约与其画取材相关。山高路远,大地广袤,溪流狭长,有樵夫打柴、老农荷锄、高山话旧、临流赋诗、围桌高饮……都足以唤醒观者曾经过往的记忆,引发共情。傅老师画以小品居多,画虽小,而有大山水的气象,这于画家尤不易,但见画气溢于画外,意隽境远,所谓画尽而意不尽,如绕梁之余音,让人掩画深思。
从画的审美追求、技法特点、境界意味的表达重点等方面看,傅家山水大抵应归属文人画范畴。最难能可贵的是,傅家山水辨识度相当高,在当今多元的中国画坛这个舞台上,应有其一席之地。
汪啸波认为,山石为骨,侠气为魂。傅振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是中国文人画传统在当代的个性化延续与突破,折射出精神独立与美学叛逆。
不求形似求神韵。不合物理的视觉构图,旨在构建“傅氏心理”的真实山水空间。山石的极致庞大,暗含对个体渺小化的抵抗。
自我投射侠客行。画中人物很有特色,除了少数樵夫、农人,大都是闲人,让人联想到金庸笔下侠客。不画五官,忽略细节,在高天流云下兀立闲谈的孤傲造型,实为传统文人画中“高士图”的当代演绎。
傅振的作品风格,不讲究高远、深远、平远与焦点透视等标准要素,借“无法之法”表现审美,通过视觉的“不和谐”传递内心的冲突与超越。
汪伟点评:观傅老师的画作深感“既古又新、独树一帜”与院体画形成鲜明对比。院体画以技术精湛、尺幅宏大见长,而傅老师则选择以小品画承载大思想,通过“一画即成”的笔法,强调对生活瞬间的捕捉与感悟。这种“向内而求”的创作观,与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文人画论一脉相承,观其《山》系列作品,通过独特的构图美学与山石肌理的丰富变化,使观者在静谧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大音希声”的审美感染。
读者线上点评推热点
傅振于4月26日在《西湖艺术》公众号上发布了画展信息,同时配图作品有《桃源图》《此处山事常入梦》《此处香气可醉人》《此时惬意谁人知》《春讯》《衡山诗意图》等十几幅画作,这些作品也是本次开展的主要作品,获得众多网友的留言点评:
上海读者“陈河村”:傅振是我心里认可为数不多的几位文人艺术家之一,无论是学问,还是为人,还是艺术,格调奇高。厚重,质朴,谦逊,士大夫精神。在这个社会,相当难觅。
浙江读者“东写西读·海峰”:小尺寸画出了大山水。
澳大利亚读者“彬彬有礼”:一个读懂山的画家。
浙江读者“立地成新”:画中的山高大广阔,或平缓或突兀,或荒凉或简朴,但点缀上一粒粒古人或者一绺绺流水,这山感觉有了灵魂,如若置身于这山,恰似置身于心中的那个桃源之中。
广东读者“雅三思”:这些画的布局疏朗,在构图、意境上均很特别,画中的人物总是小小的,以小博大,画的笔法酣畅,画风柔和。《春讯》和《暮归图》画面生动活泼,生机盎然。
浙江读者“尘香”:每每看傅振的画,总有一种让人宁静的感觉。乍一看,似乎雷同,就那么几棵树干,那么几块巨石,那么几个小人儿,偶尔几处小房子,溪流,但你品,你细品,寥寥数笔简单的石头,树和房子,画出了广袤大地,画出了人间烟火气。让人觉得无需蝇营狗苟,坦然淡然过好这一生就好。
广东读者“榧”:看傅老师的系列“桃源”,深感他把现世化成理想世界,坚守生命信仰、追求唯美人格的执着。自恃高洁,不违俗迕世,却可获闲适怡悦于前。即心归卧山林,身不离轩冕。这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慰藉。
四川读者“十八子”:很有烟火味的画,一个贴近生活、坠入凡间的艺术,能让人耳目一新,从平常熟悉的地方,感觉到它的存在,引起感情的共鸣与交融!又给人心灵的震撼与净化!简而不凡、禅而有意!
浙江读者“谢东芹”:于高处俯瞰,于细处着笔,人相对于自然显得十分渺小,又恰到好处!此处妙境禅意无数。
浙江读者“柯山樵夫”:好一个桃源!
(傅振,别署馥庐,1974年出生,浙江衢州人,农工党党员,现为衢州市图书馆副馆长、衢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喜欢看书思考写文,倾心于文人画。)(薛俊棋)
责任编辑:薛俊棋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