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以绿色金融政策助推碳达峰:解锁绿色发展的“三重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07 11:08: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正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为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抓手,绿色金融政策如何精准撬动减排潜能?浙江工商大学张崇辉教授在最新出版的专著《碳达峰经济政策的中国实践与效应评价》中给予了回答。

绿色金融政策的“三重效应”:从量变到质变

传统观点认为,绿色金融对碳减排的推动是线性递增的,但我们发现其作用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张崇辉教授说,“初期政策效果可能并不显著,中期可能因企业转型阵痛甚至出现碳排放短暂上升,而长期则可能会形成稳定抑制效应。”例如,某钢铁产业集群在绿色信贷支持下,前两年因设备改造导致能耗增加,但第三年通过清洁技术升级实现碳排放量下降12%。这一非线性规律提示政策制定需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因短期波动而动摇长期布局。

从宏观到微观的精准施策:让重污染企业“由灰转绿”

针对化工等“排放大户”的转型难题,我们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可使重污染企业碳强度年均下降4.7%。其核心机制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分化效应”:当企业获得绿色信贷后,生产率提升20%以上的头部企业减排效果是普通企业的3倍,这启示政策需实施“精准滴灌”。另外,监管部门正探索建立“企业碳表现-信贷定价”动态挂钩机制,将碳排放数据纳入征信系统,让绿色表现直接转化为融资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制度突破:破解减排“不可能三角”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突破性地将清洁技术变量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揭示出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双通道驱动减排。在湖北,政府设立20亿元绿色产业基金,配套“创新积分换信贷额度”政策,三年内培育出23家碳中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带动园区碳排放强度下降28%。这些实践凸显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通过“资源变资产”的创新模式,正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

迈向碳中和: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

随着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收官,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持续升级。从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到商业银行创新“碳中和挂钩贷款”,政策创新与市场力量的深度融合正在催生新业态。“下一步应重点构建“三维政策体系”:在宏观层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中观层面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微观层面推广企业ESG信息披露”,张崇辉教授说。

实现碳达峰目标,既需要政策设计的科学性,更依赖执行层面的协同性。当绿色金融的“政策之弓”搭上技术创新的“科技之箭”,瞄准制度壁垒的“靶心”,中国必将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协同共进的新道路。这场绿色变革中,每个企业、每个城市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共同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画卷。(苏礼彬)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