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缘起ZUI杭州·杭州与西湖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5-05-16 11:24:55 推广 来源:杭州社科发布

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杭州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天堂之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钱塘自古繁华,杭州这座城市总是印象中的精彩绝艳。而这一美誉的铸就,又与西湖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让我们跟随本期推文,展望千年前的杭州与西湖,体味杭州何以成为“天堂之城”。

杭州的发展规模离不开最初的五百里山水格局。浪潮的反复冲刷和泥沙的裹挟堆积奠定杭州发展的土地基础。根据1990年发现的跨湖桥遗址显示,八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直到距今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才开启杭城“基建狂魔式”的创造。良渚人修建水坝,组成中国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史前水利系统之一;建造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此后,以良渚玉琮王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开始向外传播,逐渐推开文明大门融入华夏血脉,为杭州的文化底蕴奠定深厚基石。

隋唐五代时期,杭州城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隋代大运河江南河的终点位于今杭州余杭一带,杭州便成为了连结南北的重要节点。随着北方商品不断进入南方市场,杭州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直至1127年,赵构称帝,临安成为南宋首都。在农业上,先进的灌溉技术与农具得到广泛应用;商业领域,街市繁华,贸易往来频繁;艺术方面,绘画、书法、陶瓷等技艺蓬勃发展;数学领域也诞生如杨辉三角等重要成果。在巅峰时期,临安约有百万人口,成为当时最风雅,最开放,最繁华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发展为杭州的繁荣奠定坚实基础。明清时期的杭州城则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之地。借京杭大运河之便,以杭州为中心形成一张古代“淘宝网”。从平原到乡间,人们种桑,种棉,种麻;从城市到乡村,人们造扇,造线,造粉。制药酿酒,织造丝绸,无数商品顺着运河流向全国。与此同时,为使商品高效运转,密集且灵活的市镇替代体量庞大的城市。在商品经济的浸润下,杭州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抓住巨大时代机遇。从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民营跨国公司到家喻户晓的申通、中通、圆通、韵达,杭州不仅掀起民营经济浪潮,还掀起席卷全国乃至世界的电商浪潮和数字经济浪潮;从举办G20杭州峰会到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杭州站在角逐全球城市竞争力的舞台;从2011年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相继申遗成功到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顺利推进,步入21世纪的杭州迎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升华。

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千年的曲折建设和沉淀积攒,最终成为时人眼里的“天堂之城”。

西湖盆地的地质基础形成于中生代,后经全新世海侵与河流作用逐渐演变为湖泊。直至一万两千年前后,西湖才最终出现在东南大地。历经自然演变的西湖,又进入人力建设阶段。822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加高湖堤,修筑水闸,改善西湖淤塞状况。同时,主持修筑的是“白沙堤”,解决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的农田灌溉问题;吴越国时期,君主钱镠组建一支专门队伍(“撩湖兵”)疏浚西湖。由是西湖在吴越钱氏治下,始终保持活水涌动的上佳状态;1089年,面对大旱和洪涝,杭州知州苏轼召集20万民工展开治理西湖的水利工程。他更是将西湖的淤泥杂草巧妙地变成如今的苏堤。西湖的蜕变是历代官员治理和民众努力的结果。从李泌开凿六井,白居易修筑堤坝,到苏东坡浚治西湖,再到后世无数仁人志士,西湖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实现从一块洼地到“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华丽蜕变。

杭州,出现在水的家乡,更是西湖的化身。穿越古今,回溯杭州与西湖的发展轨迹,终知天堂不是与生俱来。这一城一景与文润底蕴皆是历史的馈赠。而面对未来杭州与西湖该向何处去的问题,今人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汲取过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继续书写璀璨篇章。

责任编辑:文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