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浙江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19 16:11: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浙江是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着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持续提升文化凝聚力、引领力、竞争力、辐射力、创新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一、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厚植乡村文化振兴底色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为路径,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之路,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生动例证。

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持续推进“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再到“绿富美”的华丽蝶变,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为浙江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浙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推动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比如,嘉兴市嘉善县以“千万工程”为契机,深入挖掘和保护古镇古村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善文化、农耕文化、水乡文化,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如西塘古镇、大云镇缪家村等,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

二、以“八项文化工程”为抓手,夯实乡村文化振兴根基

浙江深入实施“八项文化工程”,即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以文化研究工程为例,浙江深入挖掘和研究浙江历史文化,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等,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浙江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如衢州市深入挖掘和传承南孔文化,推动南孔文化与现代教育、旅游、产业等深度融合,打造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提升了衢州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文化阵地工程方面,浙江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将其作为传承乡土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1.7万多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全省500人口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农村的文化地标和农民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传承乡土文化等,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阵地支撑。

三、以“山海协作”为纽带,促进区域文化协同发展

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省内区域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山海协作,浙江加强了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南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劳务培训就业、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文化领域,山海协作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区域文化协同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山海协作,浙江推动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比如,杭州市与衢州市开展山海协作,杭州市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帮助衢州市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文化旅游品质;衢州市则为杭州市提供了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两地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山海互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山海协作促进了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沿海发达地区将一些文化产业项目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带动了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欠发达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宁波市与丽水市开展山海协作,宁波市的文化企业在丽水市投资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利用丽水市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影视拍摄等产业,实现了两地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以“种文化”为载体,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种文化”是浙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种文化”就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方式,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让农民群众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享受者,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

浙江通过开展“种文化”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主开展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民俗展示等,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浙江注重培养乡村文化人才,通过举办文化培训班、文艺骨干培训等,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艺技能,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比如,绍兴市柯桥区开展“种文化”活动,成立了多个农民文艺团队,如越剧表演队、舞蹈队、合唱队等,这些文艺团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乡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场所进行演出,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同时,柯桥区还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乡村文化能人,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浙江还通过“文化礼堂+”模式,将文化礼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相结合,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比如,湖州市吴兴区通过“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模式,将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影响力,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以乡村博物馆建设为平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乡村博物馆是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博物馆建设,并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创建1000家乡村博物馆,过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展示乡村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截至2024年底,浙江已建成乡村博物馆928家。涵盖红色根脉、非遗技艺、乡村记忆、民俗风情、村史乡贤、科普教育、书画艺术、民间收藏、工业遗产、特色产业、文化遗迹等12个类别。

浙江的乡村博物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博物馆,也有展示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博物馆。比如,金华市浦江县的新光村乡村美术馆,依托当地的古民居建筑,展示了浦江的书画文化、民俗文化等,成为传承和弘扬浦江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杭州市余杭区的小古城村乡村博物馆,通过展示小古城村的历史变迁、发展成就和民主协商实践,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乡村博物馆不仅是展示乡村文化的平台,也是开展文化活动、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等,乡村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增强了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乡村文化。同时,乡村博物馆还与学校、企业等合作,开展研学旅行、文化创意等活动,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国内首个以纺梭为主题的传梭博物馆,收藏陈列有不同地域民族的纺梭两万多把,还与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建立共建联盟单位,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别有韵味、活态开放的研游学网红打卡地。

六、以文化特派员为助力,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浙江选派一批优秀文化工作者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

文化特派员作为乡村文化指导员、理论政策宣讲员、文旅品牌策划员、文化阵地管理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乡村故事讲解员、乡村振兴助推员,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专业力量。他们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文化需求,指导开展文化活动,挖掘和培育乡村文化特色,策划和打造文旅品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比如,桐庐县首批文化特派员深入各个乡村,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指导乡村开展文化活动,帮助策划文旅品牌,如帮助莪山畲族乡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提升了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文化特派员还积极推动乡村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他们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农产品开发等产业中,提升了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同时,文化特派员还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乡村文化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为乡村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结 语

浙江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实施“千万工程”“八项文化工程”“山海协作”“种文化”、乡村博物馆建设、文化特派员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为浙江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路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浙江将继续深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升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竞争力、辐射力、创新力,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浙江样板。(葛建纲)

   

责任编辑:张继红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