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锚定颠覆性技术 锻造新质生产力——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在深圳召开,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团队深度参与承办

发布时间:2025-05-22 09:54:52 推广 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5月16日至18日,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以"锚定颠覆性技术、锻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吸引全国近3000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会。上海海事大学作为重要承办单位,由电工材料与电介质学科带头人范润华教授团队深度参与大会组织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在超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表示,超材料在电磁、声学、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特别是信息超材料的出现,实现了电磁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融合,在脑机接口、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作为21世纪前沿交叉领域,超材料的衍生技术已成为多行业颠覆性创新的源头。"他强调,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超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实践。

范润华教授作为超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他表示,本次大会堪称"前沿交叉科技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几乎汇聚了国内顶尖高校以及中国航天、中国船舶、华为、比亚迪等知名科技企业,研讨内容涵盖6G通信、光子芯片、量子信息到海洋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谈到研究工作时,范润华表示,团队致力于推动原始创新技术以及超材料应用转化,围绕新一代电工材料在国际上首创了逾渗构型超材料,突破了原创性的电工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在舰船装备等领域产生了多个重要应用。先后主持承担了上海市教委自然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超材料前沿交叉科学丛书"新书发布会。该丛书由周济教授、崔铁军教授担任主编,共七本,范润华教授团队负责编写其中《负介材料》部分。该书介绍了负介材料的丰富物理现象,以及在吸波、电子元件、减振降噪、疏水防覆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丛书共同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周济指出,这套丛书既是对我国科学工作者对超材料研究主要成果的总结,也为有志于从事超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年轻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研究指南,相信这套丛书对于推动我国超材料的发展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海海事大学原媛副教授作为范润华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担任本次大会22个专题之一的力学超材料专题联系人。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她指出,力学超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负泊松比、负热膨胀、负刚度等超常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智能装备等工程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力学超材料在智能感知、环境交互、信息存储与处理,以及基于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预测与逆向设计等新兴领域也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会特别表彰了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和学术新人。团队成员王宗祥凭借船舶高性能天线研究成果获得“优秀青年学者”荣誉。他开发的介电近零超材料天线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舰船天线的方向性和增益,在智慧海事监测系统、海上无人艇导航和通信系统和近海搜救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团队博士生马英龙获得了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荣誉。他认为大会为研究生搭建了与领域权威专家直接交流的宝贵平台,不仅深化了对超材料基础理论的理解,更掌握了将前沿技术应用于课题研究的方法,为博士课题研究注入新理论和新思路。

本次大会通过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墙报交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为超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搭建了高质量平台。作为重要承办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的深度参与不仅彰显了学校在超材料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担当。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在电工材料与超材料研究方面的优势,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海事智慧"和"海事力量"。(姚鑫)

责任编辑:薛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