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

临海古城:银发映初心 枫桥绽新枝

发布时间:2025-06-12 12:41: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楼道里,90岁的董台宝攥着调解卷宗,脚步虽缓却稳。十年间,他带领“夕阳红调解团”走遍社区37栋老楼,用2000余次“磨破嘴皮”的奔走,将358起矛盾纠纷化作邻里间的握手言和。当“共享法庭”落户古城街道鹿城社区,这支平均年龄70岁的队伍正以“银发智慧”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奇。

十年前,鹿城社区因老旧小区改造、外来人口激增,曾是全市治安“重灾区”。“每周1-2起纠纷,楼道里堆满杂物,邻里见面像‘仇人’。”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2014年,10名退休法官、公安干警、社区能人组成“夕阳红调解团”,他们将办公室设在居民楼下,用“法律知识+调解技巧+案例分析”的“三昧真火”,淬炼出“勘察-方案-调解-回访-归档”五步闭环工作法。

“调解就像绣花,针脚要密,心要更细。”某调解员曾是法官,如今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户居民的“家长里短”。正是这份“绣花功夫”,让历时两年的回房拆建纠纷画上句号——调解团三次入户丈量面积,五次组织三方“共享法庭”对话,最终用“银发评理员讲情理+法律顾问释法理”的组合拳,让三户人家从“剑拔弩张”到“围炉和解”。

2021年,台州市首个社区级“共享法庭”落户鹿城。调解团与法官结成“1+N”对子,线上连线专业法官,线下联动网格员,形成“30分钟到场、24小时响应”的分级处置机制。“以前靠‘老经验’,现在有了‘智慧大脑’。”董台宝笑道。如今,“有纠纷找调解团”成了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在鹿城社区,调解团不仅是“解铃人”,更是“织网人”。他们推动建立“银发议事厅”,定期举办“楼道茶话会”,用“磨破嘴皮”的耐心编织起社区治理的“安全网”。正如社区书记所言:“他们用十年光阴,把‘矛盾不上交’写成了社区治理的‘幸福密码’。”

暮色中,调解团的身影穿梭在楼道间,他们的白发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这支“银发军团”正以“枫桥经验”为笔,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书写着“银发生辉、夕阳正红”的时代答卷。(叶婉贞)

责任编辑:张卫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