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原一级巡视员张建明博士在浙江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专题讲座上,以“‘北大之父’蔡元培”为题,将一段尘封的历史画卷重新展开。讲座中,张建明将蔡元培重塑北大的艰难旅程与深邃精神,如精密手术般层层剖析,揭示了这位“北大之父”如何以人格与远见,将一所“官僚养成所”点化为新文化运动的心脏。
“思想星火的汇聚与燎原”
张建明博士说,蔡元培深知,大学之魂在于大师。他力排众议,以非凡魄力为北大延揽英才,其过程本身就是传奇:
蔡元培1868年生,生肖属兔。他听闻陈独秀(小他12岁,同为属兔)的《新青年》震动学界,便三顾茅庐。陈独秀起初婉拒,蔡元培不惧其怠惰晚起,风雪中耐心守候于门前,终以诚意打动陈独秀北上。
陈独秀到校后,立即推荐了远在美国的胡适(又小陈独秀12岁,亦属兔)。当时胡适博士论文虽未获通过,蔡元培却慧眼识才,不拘一格,力邀其归国任教。胡适不负所望,带来清新学术之风。
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这三只不同年龄的“兔子”因改革北大而汇聚,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北大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凛然风骨:宁舍官位,不折原则
改革之路荆棘密布。张建明讲述了蔡元培面对强权的凛然气节。当他决意辞退不称职的英籍教员时,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公然施压:“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了!”面对恫吓,蔡元培毫不动摇。他坦然回应:“我来北大是做校长,不是做官。”朱尔典最终只能悻悻而去。蔡元培以行动宣告:学术殿堂的尊严与纯净,不容权势玷污。
重塑灵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在张建明的解读中,蔡元培的北大改革远不止于人事更迭。他开出的药方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方针如手术刀般精准:打破学术壁垒,允许新旧思想交锋;破除门户之见, 广纳各派真才实学。北大自此脱胎换骨,从官僚染缸蜕变为思想激荡、学术勃兴的真正现代大学。
张建明指出,蔡元培两度赴欧苦学,正是为了锤炼更广阔的世界观,以反哺北大、启迪中国——他坚信,人类认知必在自我更新中推动社会前行。
讲座尾声,张建明将蔡元培精神喻为不灭的火种。在今日价值多元的时代,其“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箴言,他“教育救国”“学术至上”的赤诚,依然穿透时空,为当代教育者与学人照亮前路。
本次讲座由浙江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精心策划。蔡元培的北大岁月虽已百年,其以人格熔铸的大学之魂,以信念点燃的思想火种,仍在华夏教育的长空中不息燃烧,为后世留下仰望的星辰。
北大浙江校友会会长陈云峰,北大杭州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孙家祯参加这次演讲会,并对对这次演讲高度赞赏。(焦峰华)
责任编辑:马玉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