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2025年“海外蒲公英使者”华裔新生代集训班圆满结营

青春力量续写文化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3 12:00: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7月11日,2025年“海外蒲公英使者”华裔新生代集训班结营暨“海外蒲公英使者” 聘请仪式在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举行。80余位来自15个国家的华裔新生代学员齐聚一堂,带着满满的收获与不舍,为这段跨越山海的文化寻根之旅画上圆满句号。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沈慧虹、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邵有学、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唐世明出席本次结营仪式。

此次集训班吸引了众多留学生和华裔青少年参与,在几天充实而精彩的活动中,学员们收获满满,不仅深入体验了中国故事与文化的魅力,更在交流互动中增强了文化认同,激发了爱国情怀。 经过几天时光,学员们与老师培养了深厚感情,在结营仪式中为老师献花。

体验中国故事与文化,感受同频共振

在集训期间,学员们通过汇报工作、实地参观等方式,深切体验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故事和社会进步。同学们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脉搏,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变迁。

而在文化体验方面,中国文化与中国发展的同频共振让学员们赞叹不已。大家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从浙江的变迁中触摸到文化的魅力,还体会到了中国智慧在生活中的体现。同时,“家”的温暖和情感也让学员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眷恋,增强了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跨文化交流,注重个人体验与文化差异

浙江传媒学院邵有学教授在点评中强调了要进行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忌灌输宣教;学会跨文化交际,避免文化冲突。在文化交流中,要做到内容多元化与本土化结合,避免单向输出与文化霸权的误解,注重真实性与共情力,提升语言与专业能力。此外,他还提出了设立华侨日的建议,希望加强华侨华人之间的团结。

唐世明教授的评议则着眼于文化根脉的传承与时代融合。他指出,华裔新生代是中华文化“活的载体”,既要通过古籍研读、非遗体验等方式筑牢文化根基,也要善用新媒体、新叙事,让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碰撞出火花。例如,将茶道精神融入现代社交场景,用短视频解读传统节日背后的人文关怀,让文化传承既守正又创新。

传承爱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文化使者

在“海外蒲公英使者” 聘请仪式中,沈慧虹在发言中分享了三个关键词——“爱国主义”“文化自信”“文化使者”。她以钱学森先生等归国留学生为例,鼓励学员们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情系家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

面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沈慧虹希望学员们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精神中寻找文化基本自信之源,正确看待西方的政治观和文化观,以及各种歪曲中国的论点。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自觉,以文化自强构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作为增进民间友谊、促进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学员们肩负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沈慧虹希望大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传播中华文化,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团队协作,共筑文化认同

华裔新生代一班 2 组代表周天成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团队成员的感谢。在集训过程中,大家全力以赴,互帮互助,不仅形成了高效协作的团队,更营造了温暖的成长环境。他还代表组员向精心策划并倾情付出的学校领导、老师们以及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此次杭州之行加深了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大家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学员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回到杭州,回到中国,继续探寻和研究中华文化。

本次集训班的成功结营,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学习和交流经历,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相信学员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书写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郭厶萍)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