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七月的池州,蝉鸣悠扬,九华山脉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应九华中学同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柯宏胜教授之邀,我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了大型历史纪录片《柯乔》的首映仪现场。感激感恩柯宏胜教授,以一己之力历经十年的坚持,不仅策划编剧、筹措经费,还兼导演主演,终于做成了这部宏篇巨剧。当银幕亮起,那个跨越五百年时空的身影,带着汉江的涛声、海防的烽烟、茶经的墨香与书院的书声,向我们缓缓走来。

柯乔,这位生于 1497 年的池州俊杰,今年恰逢其诞辰528周年。他的一生,如同一曲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大明王朝的版图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四大功绩,恰似四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汉江之畔,他是治水的英雄。嘉靖年间,长江与汉江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柯乔临危受命,以荆西道佥宪之职,亲率军民丈量地势、修筑大堤。他提出 “江水溺人,咎在官吏” 的振聋发聩之语,身先士卒,历时数载,筑起了绵延四千余里的坚固防线。大堤不仅挡住了洪水,更筑起了民心的长城。他在江畔设立集市、兴办学校,让荒芜之地重现生机,百姓们传唱着:“我有子弟,柯公鞠之;我有禾麦,柯公生之”。东南海疆,他是抗敌的名将。倭寇与葡萄牙殖民者的铁蹄践踏沿海,柯乔临危授命,以巡海道副使之职,率军民浴血奋战。他创造性地将步战武术融入阵法,“宋江阵” 与 “鸳鸯伍刀法” 令敌军闻风丧胆。双屿之战、走马溪伏击,他指挥若定,将侵略者逐出中华海疆。这些战术后来被戚继光、俞大猷继承发扬,成为抗倭的经典战法,至今仍在闽浙沿海流传,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他是守护的使者。在政务繁忙之际,柯乔不忘文脉延续。他组织刊刻陆羽《茶经》,嘉靖年间的 “柯本” 成为现存最早的单行本,让这部茶文化经典得以传世。他主持校勘的闽本《汉书》,成为后世重印的范本;刊刻的《晏子春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更令人敬仰的是,他在九华山下创办金沙书院,广邀名师,培养学子,让朗朗书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然而,这位英雄的命运却充满坎坷。他因触怒权贵而蒙冤入狱,被贬回乡,在双峰草堂闭门著书。但他从未放弃心中的信念,依然以诗文抒发报国之志,以讲学传播圣贤之道。嘉靖三十三年,朝廷欲重新起用他时,这位 58 岁的英雄却已带着未竟的壮志,永远地沉睡在了九华山下。
纪录片中,柯宏胜教授以深情的演绎,将先祖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银幕上出现柯乔门坊那斑驳的石碑。张跃西教授触景生情的诗句“汉江治水护生机,海防战法存国遗。命运多舛志不移,英雄双华德永继”在耳畔响起,感动的泪花禁不住湿润了双眼。这不仅是对柯乔的赞歌,更是对所有矢志报国者的礼赞。纪录片《柯乔》的热播,更让英雄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仰望星空,我仿佛看到柯乔的身影与九华山融为一体。如今,九华山柯村正以柯乔文化为魂,打造全国和美乡村示范。修葺一新的柯乔故居、将重现生机的金沙书院,将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在大型历史纪录片《柯乔》的基础上,将不断拓展演绎创意《民族英雄柯乔》旅游实景演艺和《柯乔传》文创新产品。池州,这座孕育了柯乔的国家级旅游城市,正以英雄文化为纽带,将历史与现实相连,让忠孝节义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柯乔的故事,是池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家国情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柯乔这样的英雄,以担当为笔,以热血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让我们以柯乔为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英雄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奋进的征程。(张跃西)
责任编辑: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