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巡视巡察问题反馈以后,少数单位对问题的整改不够重视,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有的问题整改不力,长期“挂账”;有的存在敷衍应付,避重就轻;有的缺乏长效机制,边改边犯,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烂尾工程”。这些问题暴露出整改工作中的责任缺位、监督乏力与制度漏洞。我认为,破解巡视巡察整改的“烂尾工程”需要打好组合拳:一是要压紧压实整改责任,二是要强化整改监督检查,三是要健全整改长效机制。
近年来,巡视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巡视巡察工作若只有“巡”和“察”,没有“整”和“改”,那么巡视巡察就会沦为形式主义,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效能,还可能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巡视巡察是带着政治任务和群众期盼开展的,实质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政治体检和集中政治问诊。其目的不仅在于及时发现病灶,更在于对症下药、强身健体。巡视巡察组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为被巡视巡察单位指出了症结所在,提供了整改的方向和路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整改,那么巡视巡察的成果就会被束之高阁,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将化为泡影,这无疑是对巡视巡察权威性、公信力的严重损害。
巡视巡察整改是检验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政治站位、责任担当的重要标尺。从政治角度看,整改工作体现的是对党的忠诚度,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能否认真落实巡视巡察反馈意见,直接反映出被巡视巡察党组织是否真正把党的事业放在首位,是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如果对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置若罔闻、敷衍了事,那无疑是在向党和人民传递消极的信号,表明其缺乏基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党组织何谈为人民服务、引领发展?
从实际影响来看,巡视巡察整改不到位,会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回应,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对巡视巡察工作充满期待,是因为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让问题得到解决、让环境得到改善。如果问题整改“烂尾”,群众的期望就会落空,进而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感,这与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
巡视巡察整改不力也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造成阻碍。巡视巡察的意义在于通过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如果问题整改不到位,那就会让不良风气和违规违纪行为有滋生蔓延空间,继续侵蚀党的健康肌体,阻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为此,要坚决杜绝巡视巡察整改走过场现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要压紧压实整改责任。被巡视巡察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整改主体责任意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整改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对整改任务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推动。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整改工作负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整改工作格局。
其次,要强化整改监督检查。巡视巡察机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整改工作的跟踪问效,建立整改监督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定期对账销号。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也要把督促巡视巡察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倒逼整改责任落实。
再次,要健全整改长效机制。被巡视巡察党组织要以整改为契机,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举一反三,完善制度、优化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要建立健全整改公开机制,接受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整改工作在党纪国法和群众监督的双重阳光下运行,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巡视巡察工作成效如何,整改工作是关键一环。只有把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才能让巡视巡察真正发挥其利剑作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净化党的政治生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稳定发展。(浙江省衢州市委巡察整改机动督查组 徐海平)
责任编辑:薛俊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