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心引力・航迹”实践队沿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 “海丝”)历史脉络走进江苏扬州,通过组织中外学生踏访海丝地标、录制《航运青年说》思政视频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挖掘海丝文化内涵,用镜头记录实践见闻,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海丝故事。

作为实践队成员之一的俄罗斯籍留学生 Rinata Isaeva,此次与队员共同探访了扬州多处承载航运记忆的非遗地标。从见证古今航运变迁的东关古渡,到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从展现现代水利智慧的江都水利枢纽,再到象征航行指引的六圩灯塔公园,每一处探访都让她直观感受到扬州作为海丝重镇的历史地位——昔日商船云集的繁荣景象、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图景,在实地探访中变得清晰可感。“期待未来能继续参与中国海丝文化的探索之旅。”Rinata Isaeva 对后续实践充满期待。
“此前仅知晓俄罗斯的皮毛、蜂蜜通过陆路销往东方,此次才了解到中国精美的瓷器与丝绸,正是从扬州这样的港口出发,经海路或转陆路最终抵达我的家乡。能站在这段贸易旅程的起点,感觉尤为特别。”Rinata Isaeva 的感慨,道出了实践活动的价值,它让书本中抽象的海丝历史变得鲜活可触,队员们的每一步探访,都成为与历史对话的过程。

连续两年参与实践的队员吴礼敏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去年走访泉州、今年探访扬州,始终在印证‘海丝的本质在于互联互通’这一认知。作为未来的航运从业者,站在唐宋时期商船扬帆起航的古码头,我们既深入研究古代航道的规划智慧,也与现代港口工程师开展专业交流,正是希望以专业知识守护这条千年通道,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能承载集装箱运输的现代使命,也能传递友谊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愿景。”
海丝文化作为人类文明交流的“活化石”,生动记录着中外文明交融的历史轨迹。在此次实践中,队员们通过与Rinata Isaeva的互动,不仅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更见证了历久弥新的海丝文化在当代的传播活力。从文化传承到国际传播,参与实践的青年学子既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探索了更多路径。上海海事大学 “心引力・航迹” 实践队的海丝文化探访之旅,仍在继续。(焦玉玲)
责任编辑: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