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胜利、突破自我”是台州湾新区领导对该区篮球代表队夺冠“秘笈”的总结提炼,彰显了精神力量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即价值追求、目标导向、创新变革和韧性成长的融合互动互促。这种精神不仅是体育竞技领域的核心动力、成功之道,也是创业型城市文化的灵魂和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实践看,这种精神带来的发展动能和优势,远比单纯的资源投入更为持久。这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战略启示。

一
胜利总是鼓舞人心的。不久前,鏖战7天的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台州赛区预选赛在市民的呐喊声里华丽落幕,台州湾新区代表队在巅峰对决中顽强胜出,强者风范惊艳台州。球迷甚至传出“凡尔赛语录”:我叫你追赶,没叫你超越。
与以往冠军队“众望所归”不同,台州湾新区队初出茅庐时不被看好,在专业人士“技术分析”中被低估,在大众媒体“助兴预测”中被轻视,在球迷个人偏爱中被冷落。但他们仍然视球如命、愈挫愈勇,坚韧不拔、寸步不让,每一次抢断、每一次突围、每一次跳投都竭尽全力,令人动容;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激情厮杀,几次绝地反击、化险为夷,总是那么酣畅淋漓、震撼人心,拼到最后一秒仍劲头十足、势不可挡,最终用汗水和信念铸就金杯、赢得尊重、奠定“江湖地位”。
这种“敢于胜利、突破自我”的体育精神是台州城市精神的一次精彩表现,为广大市民所津津乐道、由衷敬仰;这也是台州湾新区这些年艰难起步、披荆斩棘、自强不息、实现“湾”道超车的生动写照。虽然外界对新区具体事迹或数据知之甚少,但其“代表作”高端无人机和卫星产业的横空出世,足以彪炳台州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创业史。

二
精神特质往往一脉相承。新区篮球队并非“一战封神”,而是十六年磨一剑;垦荒“黑马”也不是凭空出圈,而是精气神与领导力的高度淬炼。台州湾新区2020年挂牌即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功能空白、要素保障不足”等困难。但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知难而进、不断开疆拓土的进取意识,立足荒芜海涂地、厚植科创新高地,不辱使命、接力奋进、追求卓越,硬是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见证奇迹、创造历史,其拼搏“招数”可圈可点。比如培育“无中生有”的创造意识,努力突破认知局限和滞后理念,打破路径依赖和产业“内卷”,促使“新行当”脱颖而出;比如锻造“逆境崛起”的规划韧性,在外贸、关税、反倾销等外部环境变化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抓住优势产业不放手,锚定“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动摇;比如强化“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孵化生态”等长期投入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创造条件、累积优势;比如谋划“四两拨千斤”的看家本领,搭准时代脉搏,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等新增长点。

犹如当年深圳的“敢闯敢试”,台州湾新区“敢于胜利、突破自我”的魄力和干劲,大大增强了当地的经济活力、社会凝聚力和区域竞争力。
如今,即使面对小小的篮球比赛,他们也是抓住机遇、精心组织、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并乘热打铁,将“胜利叙事”进行裂变式传播,进一步弘扬拼搏精神,既树立创业创新新标杆,增强信心、激发斗志,又提高新区的知名度、辨识度、美誉度。如此环环紧扣,既凝聚精神势能,又打开发展新局面,实现“人文价值”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实在棋高一着。
激情迸发,热血回响。新区领导说,“我们家底有限,又没有独特资源,如果一定要问优势,拼搏就是我们的优势。”新区篮球队员的说法如出一辙:“我们没有‘超级巨星’,但每个人都是‘拼命三郎’,拼搏就是我们的底气。”这是精神的正向传导,也是“台州式硬气”的时代传承。
三
拼搏精神,不仅是流淌在台州人血脉里的优秀基因,也是时代的价值观,创业创新的方法论。它不仅在体育赛事中得到具象化,在媒体宣传中得到强化,还在各地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转化。因势利导,拼搏精神将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激励一代代台州人接续奋斗,一往无前。

台州湾新区的实践证明,拼搏精神不仅是体育竞技的“杀手锏”,也是城市发展的“隐形引擎”。未来的城市竞争,不仅是GDP的比拼,更是精神高度的较量——通过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联动,将拼搏精神的能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使城市发展更有活力、更富魅力、更具竞争力。
百年变局,浩浩荡荡;大浪淘沙,爱拼才会赢。当前台州,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先发优势削弱、体制活力衰减、区域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人才短板、土地制约趋紧、城市能级不足等多方面挑战。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发扬拼搏精神,见招拆招、强势破局,尽快扭转乾坤。要以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去落实“三大牵引性抓手”,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交通互联、加强人才引进等措施突破瓶颈,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提供区域样板。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