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之全民国防教育“十个一”系列活动——“薪火讲堂”暨老兵青年对答会,在慈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举行。50余名抗战老兵及家属携手青年党员、团员、社会各界代表,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共赴这场“红色之约”。
(“薪火讲堂”暨老兵青年对答会)
“我今年98岁了,很多事记不清了,但当年的事,我永远不会忘记……”在“烽火记忆”分享环节,98岁老兵何长根深情回溯革命岁月,听得大家热血沸腾。17岁投身新四军三五支队浙东纵队的他,从战士成长为副连长,亲历泰安城围歼战;又投身过解放战争,在鲁南、莱芜、淮海、渡江战役中奋勇冲锋;后转战一江三岛战役,并两度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十二载南征北战,枪林弹雨中铸就的勋章,是他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见证。
紧接着,抗美援朝97岁老兵江德发的后代徐延峰,以《我的父亲江德发》为题讲述父辈故事。
“23岁时,父亲作为航空兵奔赴朝鲜战场,肩负起为地面部队护航重任。‘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豪情背后,是战士们在严寒中俯卧雪地、冻成冰雕的坚守,是弹药匮乏时啃冻土豆、咬皮带的顽强,更是近身搏杀中‘只剩一人也绝不退缩’的决绝。”他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父亲已故,岳父今年96岁高龄,他们都经历过战火纷飞的时代,始终坚守着他们的信仰,我因为有他们而感到骄傲,我要把他们的信仰传承下去。”老兵志愿者石跃进讲述了他父亲石剑武和岳父丁四海的故事。
(活动现场)
听了老兵们的故事,台下不少观众热泪盈眶。“看到抗战老兵们,我特别激动,也特别亲切,因为我的外公,也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他是一名后勤战士,那时在冰天雪地里背着几十斤的物资,踩着没膝的积雪为前线送粮送药。后勤‘不后’,是前线战士的‘生命线’。”青年代表杨前率先上台带来《红心育幼苗,青春铸担当》宣讲,表达内心的感动。
青年党员刘镕奇则讲述了慈城环云湖片区的“两山”发展故事,“如今的发展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守护好。”
随后,老中青三代还举行了“接力仪式”,以行动诠释“铭记历史、传承信仰、强国复兴有我”的决心。
在对答会后,宁波慈乡红色志愿服务队、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及杭州铁路公安处宁波北站派出所的志愿者们又去看望了未能到场的抗战老兵,送上慰问和祝福。老兵丁四海胸前挂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和“光荣在党50年”徽章。志愿者们围坐在一旁,听着老兵绘声绘色地叙述,仿佛回到了那段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保家卫国的岁月。
(志愿者们看望抗战老兵)
此次活动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指导,江北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慈城镇人民武装部、慈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宁波慈乡红色志愿服务队承办。
“‘薪火讲堂’让老一辈的战斗故事与青年的奋进心声同频共振,这正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写照。作为红色志愿服务队,我们将持续挖掘整理老兵事迹,组织更多‘老带青’实践活动,让‘强国复兴有我’从口号变为代代相传的行动,让红色土壤滋养出更多敢担当、能作为的新时代青年。”宁波慈乡红色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建平表示。(李建平 冯婷)
责任编辑:周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