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临海市夏夜的小芝镇,晚风裹挟着稻香掠过田野,而比蝉鸣更热烈的,是村口老粮仓前此起彼伏的掌声。8月7日晚,随着开场舞蹈《芝乡鼓韵》的鼓点炸响,小芝镇“文艺进万家·芝乡欢歌传”巡演在此欢乐上演。这场以“群众点单、文艺送餐”为特色的流动文化盛宴,正以每周2—3场的节奏奔赴全镇21个行政村,用艺术之光点亮乡村夜经济,编织出共同富裕的温暖图景。
“以前夏夜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现在家门口能看越剧、听快板,连隔壁村的老姐妹都约着一起来!”村民何大姐摇着蒲扇,眼睛仍盯着台上情景快板《反诈你我他》的演员。这场由镇文艺轻骑兵自编自演的节目,将防诈骗知识化作诙谐段子,引得台下笑声与掌声交织。
与传统演出不同,临海小芝镇创新采用“1+N”流动舞台模式——一辆卡车载着可折叠的灯光、音响与幕布,1小时内便能将晒谷场、文化礼堂变身剧场。这种“哪里热闹哪里演”的灵活性,让村民们得以扶老携幼、搬着板凳围坐成圈。大来岙村文化礼堂前,宋爷爷被志愿者搀扶到第一排,看着微宣讲《小芝,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中熟悉的乡景,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这戏啊,唱的是咱自己的日子。”
当文艺轻骑兵的脚步踏过青石板路,乡村的夜经济悄然焕发新生。演出间隙,村民们涌向临时集市:手作麻糍摊前排起长队,非遗草编摊主忙着教孩子编蚱蜢,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看戏晚了吃夜宵,小吃店小炒店延时到11点---。临时小商小贩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就连村口小卖部的冰棍销量都翻了两番。“以前晚上8点就关门,现在跟着演出时间延长到10点,月收入多了三成!”小卖部老板李叔的笑声里满是甜意。
更深远的变化在悄然发生。巡演筹备期间,镇村干部走访200余户家庭收集“需求菜单”,既保留越剧、小品等“老味道”,又加入排舞、说唱等新元素。这种“供需对接”催生了“村字号”文艺队,让每个村民都能自编自演“土味春晚”。
“文化如春雨,润物更有声。”小芝镇主要负责人说,未来将持续深化“流动剧场+夜市经济+社群共建”模式,让文艺轻骑兵成为播撒文明的种子、凝聚人心的纽带,带动夜经济的平台。当月光洒在返程的文艺轻骑兵身上,他们的背影与远处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这或许就是共同富裕最生动的注脚:既有物质丰盈的底气,更有精神富足的暖意。(叶婉贞)
责任编辑:林煜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