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海市中医院内二科收到一封来自偏远山村的来信。信中,一位早期胃癌患者用质朴的文字写道:“是戚医生让我从绝望中看见曙光。”这封信的收件人,正是入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戚国勇医师。在这个被患者称为“生命摆渡人”的医者身上,我们见证了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杏林佳话。
在内镜室的无影灯下,戚国勇的双手如行云流水般操控着胃镜探头。几年前,一位面色蜡黄的中年男子因反复胃痛就诊,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戚医生凭借二十年积累的"镜感",在胃窦部发现一处仅3毫米的黏膜异常。"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枚暗礁",他回忆道。后续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经及时干预,患者如今已重返工作岗位。这样的案例,在他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
作为台州市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戚国勇将"治未病"理念融入现代诊疗技术。他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消化道早癌筛查体系",已帮助数百余例患者实现早诊早治。当被问及秘诀时,他指着墙上"大医精诚"的书法作品笑道:"医者的眼睛不仅要看得见病灶,更要看得见患者的焦虑与期待。"
在入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后,戚国勇的日程表上多了项特殊安排——每周驱车几十公里,到结对的乡镇卫生院坐诊带教。在他的行医箱里,除了听诊器,总装着几本泛黄的中医典籍,那是他为基层医生准备的"特殊教材"。
诊室墙上的锦旗中,有一面绣着"医术精湛暖人心"的特别引人注目。送旗的是位肝硬化患者,曾因病情反复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戚国勇用三个月时间,每天通过微信鼓励他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最终使病情稳定。"医生不仅是技术的执行者,更要是患者心灵的抚慰者。"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戚国勇在肝胆脾胃领域深耕三十载。当被问及入选全国传承工作室的感受,他望向窗外:"中医药的传承就像接力赛,我要把毕生所学化作火种,让基层医疗的星火永远燎原。"此刻,诊室外排队候诊的人群中,又一位患者轻轻放下一篮带着露水的草药——那是临海百姓对这位"杏林守望者"最朴素的敬意。(叶婉贞)
责任编辑:林煜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