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校村共建:激活乡村振兴的“智”与“治”

发布时间:2025-08-18 11:28:5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杭州师范大学工学院与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学川村的校村共建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勾勒出一幅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本土资源深度融合的生动画卷,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一、聚焦实地调研,精准把握乡村发展脉络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精准把握乡村的实际情况,如同医生看病需先“望闻问切”。学川村的调研团队深入养殖场、古民居、水库等地,这是对乡村“家底”的全面盘点。在养殖场,了解养殖规模、流程与技术瓶颈,为后续技术赋能农业产业筑牢根基;走进浪田湾古民居,探讨开发与保护平衡、文化IP打造,挖掘乡村文化振兴的潜力;调研江岭水库,围绕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交流,探寻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实地调研,让乡村发展的“痛点”与“亮点”清晰呈现,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依据,正如为乡村发展绘制精准“地图”,指引前行方向。

二、深化座谈共商,构建政校企协同格局

座谈会是思想碰撞、凝聚共识的平台,河桥镇政企校三方在此共商发展良策。镇党委书记介绍乡村振兴成效与需求,高校阐述助力方向与优势,村民代表直面发展诉求。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打破了乡村发展的“孤岛”状态。高校凭借学科、人才、技术优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等方向,计划组建实践团队开展深度合作;村民从自身经历出发,提出文化传播、养殖场技术升级等需求。各方在交流中找到契合点,构建起“需求—研发—落地”的闭环合作机制,让高校智力资源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如同为乡村发展搭建“协同创新引擎”,驱动乡村加速前行。

三、汇聚青春合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青春力量是乡村振兴的新鲜血液,校村共建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现了青春与乡村的融合之美。杭师大师生与村民同台献艺,不仅生动呈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更在互动中加深情感联结。此外,后续推进“技术研发中心”“大学生实践基地”等建设,让青春力量持续扎根乡村。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乡村在青春赋能中发展,在生态农业、数字乡村等领域打造合作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如同为乡村发展插上“青春翅膀”,助力乡村飞向美好未来。

杭州师范大学工学院与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学川村的校村共建实践,从实地调研的精准洞察,到座谈共商的协同发力,再到青春力量的持续注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乡村振兴赋能体系。这一模式为更多地区提供了借鉴,让高校智力与乡村资源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更多“校村携手、共促振兴”的精彩篇章,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曹俊杰)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