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临海古城街道两水村,晚风裹挟着激昂的腰鼓声掠过工业园区的玻璃幕墙。8月20日晚,古城街道文艺巡演活动在两水村文化广场拉开帷幕,300余名企业员工与本地村民同坐星空下,在传统戏曲与现代街舞的交融中,感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
作为临海市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两水工业园区占地1300余亩,其中300多亩由村集体投资建设,成功引进企业100余家,包括18家规上企业,吸纳务工人员超3000人,工业比重占古城街道的60%以上。当晚,演出舞台就搭在村文化广场旁,与灯火通明的工厂形成奇妙呼应。来自安徽的女工叶依姗举着手机录像:“白天在流水线,晚上看越剧《送凤冠》,这种反差让我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节目单暗藏巧思:既有《黄梅悠悠》等传统戏曲展现文化根脉,也有街舞《我们的夏季》等现代表演呼应年轻群体的审美。当快板舞蹈《美丽村嫂》用诙谐方言讲述乡村治理故事时,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这正是两水村“村企共治”模式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村通过“企业反哺社区、社区服务企业”的双向机制,在园区配套建设了职工公寓、文化礼堂等设施,形成“10分钟文化生活圈”。
据了解,临海古城街道通过“文化下乡+企业服务”双轮驱动,今年已开展送戏进园区、技能培训、送清凉、送爱心、送温暖等活动,利用文化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前来园区落户的企业也不断增加,生产产品也更加多元化。园区里的临海荣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梁雄富表示:“近期街道组织的文化活动和送清凉服务,让员工的精神状态明显提升,大家的精神状态更好了,干劲更足了,企业效益也增加了。”
来自河南的工程师王先生感慨:“以前觉得工厂是暂居地,现在发现这里也有诗和远方。”这种归属感的转变,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文化不是点缀,而是生产力。”古城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项玲珠在致辞中道破深意。据悉,古城街道将持续深化“文化赋能产业”行动,在更多工业集聚区播撒文化种子,让乡村振兴的夜空绽放更多璀璨星辰。(叶婉贞)
责任编辑:林煜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