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钢笔画映乡土韵 文艺赋能豫章村 ——“青云豫章 魅力家乡”

发布时间:2025-08-29 15:02: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8 月 29 日,浙江永嘉县沙头镇豫章村文化中心礼堂内墨香萦绕,“青云豫章 魅力家乡” 张亚冬钢笔画作品展在此拉开帷幕。这场由永嘉县沙头镇人民政府主办、豫章村村民委员会承办、温州一本建设有限公司赞助的乡村画展,不仅是豫章村有史以来首场专业艺术展览,更以 “艺术 + 乡村” 的创新模式,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本次画展打破传统画展的刻板形式,以一曲悠扬舒缓的古筝合奏替代冗长开场,嘉宾与村民在清雅乐声中签到留影,沿四合院 “回字形” 展区缓步参观。50 余幅钢笔画作品错落陈列于画架之上,涵盖动物、风景、人物、古建筑等多元题材,细如发丝的笔触在黑白光影间勾勒出楠溪江的灵秀、古村落的静谧、自然生灵的鲜活,引得参观者不时驻足惊叹。尤为特别的是,画展设置 “沉浸体验式互动” 环节:受邀画家现场挥毫示范,美术爱好者可上手试画,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围在画桌前,为张亚冬未完成的作品添上童趣笔触,真正实现了 “艺术走进乡村、村民参与艺术” 的初衷。

自学成才的钢笔画家张亚冬的艺术之路充满传奇色彩。这位 70 后画家出身文艺世家,幼时因内向敏感,常以观察自然排解心绪,“会为落叶而泣,为花开而喜”。爱好文艺的父亲察觉后,以简笔画为她开启艺术启蒙。虽未正式拜师,张亚冬却凭着对 “小美好” 的执着,先后尝试水彩画、油画等,最终在书店与一幅钢笔画插画 “一见钟情”,从此深耕该领域二十余年。她的作品以 “线条为魂”,通过粗细、长短、疏密的线条组合与明暗变化,在具象与抽象间传递独特情感 ——《楠溪印象》系列作品中,交叉排线塑造的山峦尽显体积感,光影交错间透出银版摄影般的金属光泽;老屋门墙的斑驳肌理、流水的柔韧姿态,皆在她 “不可逆” 的钢笔笔触下被精准捕捉。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永嘉县水彩画研究会会长李小江评价:“她的钢笔画舍弃色彩却充满力量,是写实精神在当代的纯粹表达,不同人欣赏总能有不同感悟。” 如今,张亚冬的作品已多次亮相省、市艺术交流活动,不仅获行家认可,更被书画爱好者高价收藏。

此次画展落地豫章村,并非偶然。作为温州市首批 “未来乡村” 建设试点村,豫章村早已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走出文旅发展特色路 ——2017 年,村里通过打造向日葵花海、马鞭草花海与风车节,迅速成为 “网红打卡地”;2021 年,乡贤集资建成古香古色的文化礼堂,常态化开展篮球赛、非遗体验课、寒暑期公益班等活动,“青云豫章” 公众号更成为对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的窗口。“我们一直想让文艺真正扎根乡村,既丰富村民生活,也为文旅发展添彩。” 村党总支书记胡方晓说。今年暑期,张亚冬便主动义务参与村里的暑期学习班,教孩子们绘画技巧,她说:“老祖宗的文化不能断,我想以这点小能量,让村民茶余饭后有去处,让孩子能接触艺术。”

这场画展,正是豫章村探索 “乡村文旅相结合” 的新尝试。展览期间,不少游客因画展专程来到豫章村,在参观钢笔画的同时探访古村,感受 “艺术 + 生态” 的双重魅力。胡方晓透露,村里计划以此次画展为起点,推动 “文体农” 深度融合:后续将组建艺术沙龙,邀请张亚冬圈内擅长山水画、油画的艺术家到访,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同时结合村内旅游资源,开发 “艺术研学”“书画体验” 等文旅产品,让文艺成为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 “新名片”。

在数字影像充斥生活的当下,张亚冬的钢笔画以纯粹的线条与黑白韵律,为乡村带来了沉静的艺术力量;而豫章村则借这场画展,让文艺真正融入乡土肌理。当钢笔画的细腻笔触遇上乡村的自然野趣,当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联结村民的文化需求,不仅让 “文艺赋能乡村” 从口号变为现实,更勾勒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 未来的豫章村,或将成为更多人心中 “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 的文艺乡村范本。(曹俊杰 叶庆树)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