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领导一行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竞争力研究院及相关企业代表齐聚惠州,围绕数字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老年用品产业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洽谈。会上,各方一致认为,惠州凭借空间、场景、产业三大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银发经济与康养产业布局的优选之地,有望打造全国老年用品生产示范城市与数字康养标杆区域。

银发经济需求迫切全国布局加速推进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大康养产业研究项目管理办公室秘书长刘晟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康养服务与老年用品市场需求日益凸显。以上海为例,目前该市失能卧床老人已达70万,但持有国家级认证资质的护理人员仅5万,护理人才缺口巨大。为此,基金会今年计划重点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培养30万专业护理人员,同时推进全国5家数字银发经济研发产业园建设,成都、海南文昌、上海南翔产业园已进入落地阶段,剩余两座拟布局大湾区与杭州。
“老年用品产业化是破解养老供需矛盾的关键。”刘晟表示,国家正通过搭建国家级产业平台、配套专项基金(全国已设立15个相关产业基金),加速推动老年用品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发展。此前在义乌举办的首届老年产品博览会已吸引1200余家企业参与,验证了老年用品市场的巨大潜力,而惠州的区位条件,恰好能承接这一产业的规模化布局。
惠州三重优势凸显契合康养产业核心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竞争力研究院执行院长钟绍伟在会上详细解读了惠州的独特竞争力,其核心优势可概括为“空间足、场景实、产业全”三大维度:
优势一:空间资源充足,承载大规模产业布局
相较于东莞、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惠州拥有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据介绍,惠州已有相关规划用地用于老年用品产业园建设,初步选定惠城区、博罗两大选址,可分期承接全国老年用品生产企业的集聚落地。此外,惠州现有大量空置康养资源亟待激活,如罗浮山、巽寮湾等地的闲置房地产项目,具备改造为高端康养基地的基础条件,可快速填补大湾区康养载体缺口。
优势二:应用场景丰富,辐射大湾区养老需求
惠州不仅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拥有覆盖全链条的康养应用场景。一方面,惠州已建成多个康养基地,可直接承接本地及周边城市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作为连接粤港澳的重要节点,惠州能有效辐射香港、澳门的养老压力——目前港澳地区面临墓地资源紧张、养老成本高企等问题,惠州的康养产业布局可联动港澳推进跨区域养老合作,未来还计划推动港澳社保与医疗待遇异地衔接,解决港澳老人来惠养老的后顾之忧。
优势三:工业体系完整,支撑老年用品产业化
惠州拥有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可为老年用品研发、生产、组装提供全产业链支撑。“全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集中化的老年用品生产城市,浙江义乌市虽有零散布局,但缺乏系统性。”钟绍伟表示,早在三年前,研究院就已向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交报告,提议惠州打造“全国老年用品生产示范城市”,而今年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更让这一构想具备了落地条件。
此外,惠州的生态优势也为康养产业加分。惠州常年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前五,拥有“半城山水半城河”的独特自然禀赋——山、海、河资源兼具,是全国罕见的宜居城市,为发展“生态+康养”模式提供了天然基础。

央企牵头+政策赋能 惠州康养项目加速落地
磐石资本董事局主席杨宝有表示:深圳或者惠州可以先承办举办首届全国老年用品产业博览会,通过“老博会”吸引企业参展落地;再通过政府划地、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建厂投产,最终形成‘研发+生产+康养+服务’的银发经济生态圈。”共同打造“大湾区数字银发经济产业园”,同时引入顶级康复医疗资源,如对接301医院设立门诊、引入康复机器人设备企业,重点发展康复护理、智能老年用品等领域,让老年人“不仅能养老,更能实现自身价值”。
立足湾区服务全国 惠州创建银发经济标杆
刘晟秘书长表示:在国家战略层面,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银发经济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部署,银发经济与康养产业将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突出“银发经济+数字技术”的融合特色,避免传统康养的“单一床位销售”模式,转而构建“老年用品生产+数字康养服务+跨区域养老合作”的复合型产业体系。大湾区数字银发产业集群区可重点聚焦四大版块:数字医疗健康+生物药食+适老领域产品+科技文旅。园区构架架构:地方产投+央企产业单位+老基会指定单位或公司,共同组建数字银发产业母基金,以支持园区所有的全产业链条。

“研究院的定位是‘立足湾区,对话全球’,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大湾区数字银发经济产业园”,不仅是积极承担“银发经济科技”国家级试点任务,更是加快实现大湾区银发经济产业的发展目标。”(马玉熙)
责任编辑:焦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