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家味厚苑餐厅主人王城的交集,始于十多年前他在城北学田路经营“誉膳房”之时。那时我曾数度登门就餐,初见便难忘这位店主的特质——待人接物满是真诚热忱,对厨艺更是带着股近乎执拗的较真。每道菜的调味轻重、火候长短,他都要反复琢磨调试,端上桌时,筷尖触得到食材本真的质感,舌尖更品得到藏在滋味里的用心温度。
后来王城将店迁至城南,这一迁便是七个春秋。新店位置稍偏,我虽知晓大致方向,却始终没能踏进店门。好在微信成了“每日相见”的窗口:清晨看他晒刚到店的江鲜,银鳞在晨光里闪着鲜活水光;午间瞧他分享刚出锅的新菜,油亮色泽勾得人食欲翻涌。即便未曾亲至,我也能笃定,他的新店定然延续了往日的精致——对食材的挑剔、对菜品的讲究,本就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坚持。
直到最近应朋友之约,我才真正走进王家味厚苑餐厅,也终于懂了这份“精致”的分量。餐厅藏在一栋独立别墅中,面积不算阔绰,仅设8个包厢,最多容纳百余人用餐,却处处透着恰到好处的雅致:室内整洁亮堂,包厢灯光柔和得让人安心,设施质感十足却无繁复装饰,一坐下便觉身心放松,连寻常的用餐都成了件惬意的事。虽未落在繁华商圈,位置不算起眼,却藏着“闹中取静”的妙处——门前包山路畅通无阻,园内宽敞的停车场足以容纳食客车辆,彻底免去寻位停车的烦恼。这份“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底气,正来自富春江新鲜地道的江鲜与扎实地道的口味,即便路远,食客也愿为这一口鲜专程寻来。
席间,一位朋友的话格外戳心:“人这一辈子吃过的东西太多了,但能留下永生记忆的美食却少之又少。而今天在王家味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让人过嘴难忘。要是江苏、上海等外地朋友尝到这个味,桌上定有几道能成他们舌尖上记一辈子的味道。”
王城对此坦言:“我从学厨艺那天起就守着一个理念,诚恳做人、认真学艺,虚头巴脑的东西一点不追求。从手里出去的菜,必须得有好品质,每一道都要做好,让客人吃了还想再来。”正是这份坚持,让王家味在桐庐餐饮圈里独树一帜,如今已是县城里中高档、能代表桐庐味道的餐馆。来这儿的客人,常有吃完想再打包一份的,也有下次来桐庐指定要再来的——比如桐庐的企业主招待江苏等地来客,即便让客人自主选饭店,很多人仍会偏爱王家味,店里也因此多是老主顾、回头客。
能留住食客,首要的便是食材够“鲜”。作为一家以桐庐江鲜为特色的餐厅,王家味的“鲜”藏着双重底气:既有固定食材基地保障品质,更有一群倾心相付的供货商。当天我和朋友在明档点菜时,恰巧遇见一位渔民从30里外赶来,肩上扛着几大袋刚从富春江捕捞的鱼虾,活蹦乱跳的模样满是生机。渔民笑着说:“卖给王老板的价格,我们双方都满意,早有了实打实的互信。更关键的是,王老板验收完当场就付现款,从不拖欠。就冲这份爽快,我们心甘情愿把最好的江鲜优先送过来,哪怕江鲜紧俏,也得先保证王老板的需求。”就连山野间的新鲜蔬菜,也循着这份信赖,日日准时送达店里。
食材好,更要做得好。王家味始终讲究菜肴本味,核心便是让食材自身的鲜香成为主角,而非被复杂调料掩盖。店里坚持只用油盐酱醋等传统调料,最多只用人们从小吃到大的西湖味粉稍提鲜味,甚至连鸡精也拒之门外。传统调料的妙处,在于能精准激发食材本味:酱油增鲜却不抢味,食盐提鲜又能保住食材的原味,彻底避免化学添加剂破坏口感层次。如今食客愈发重视健康与食材本真,这份坚守不仅还原了菜肴最纯粹的口感,更悄悄唤起了人们对家常味道的信赖与情怀。
在王家味吃饭,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菜肴品相不是很花俏,却透着清爽利落,每一口都有实实在在的滋味。这不仅源于食材的高档与新鲜,更藏在精准的烹调手法与巧妙的上菜逻辑里。王城说:“客人点的江鲜,我们从不用单一烧法应付,一定得量材施策,让客人吃到这道菜最好的模样。”比如客人点了三份江鲜,江鳗会用清蒸,不添过多调料,单靠蒸汽锁住鱼肉的细嫩鲜甜;鳊鱼则选红烧,酱汁慢煮入味,鱼肉吸足咸香,连鱼皮都裹着浓郁酱香;滩虾(航道虾)则用白煮,清水煮沸锁住虾肉的弹嫩,蘸一点简单调料,就能尝到虾肉最原始的清甜。
该餐厅的江鲜菜品,更是依着时令选料,以精准烹法呈现极致风味,道道堪称妙品:
- 清蒸鲌鱼:野生翘嘴鲌取清蒸之法,最大程度保留其清鲜细嫩,是王家味的招牌菜,恰呼应了杜甫“白鱼如切玉”的赞誉。
- 春笋步鱼:春日限定珍馐,土步鱼肉如凝脂,轻抿即化;春笋片脆嫩清甜,嚼时能品到自然的甘爽;雪菜的咸鲜如春日惊雷,瞬间激活味蕾,却又被鱼鲜与笋甜中和,化作绕舌回甘,正合袁枚“加腌芥作汤尤鲜”的妙赞。
- 清蒸鲈鱼:地道桐庐传统名菜,鱼肉洁白似雪、肥嫩细腻,细刺稀疏且无腥味,肉质呈蒜瓣状,绽放独特魅力。尤其秋末冬初,成熟的鲈鱼膘肥体壮,是富春江赠予食客的秋日尤物。
- 清蒸毛鲚鱼:清代美食家李渔曾誉其为“春馔妙物”,王家味厨师深谙其烹饪之道。清蒸后腴肌红脂白,肉质腴美细嫩,滑爽不腻,还带着火腿的醇厚香气,清爽利口且入口即化,色香味俱佳。
- 葱油鳊鱼:出锅时色白如瓷,热油淋下的瞬间,香气裹着油汽、水汽升腾。汤汁清透如琥珀,鱼肉肥腴却不腻,沙绵中带着滑溜,每一口都透着富春江的清冽水韵。
除了烹调,王家味的上菜顺序也藏着巧思。他们完全契合人们的饮食习惯——循序渐进唤醒味蕾,避免食客因味道重叠而产生味觉疲劳。从第一口冷盘到最后一道汤菜,每道菜都能吃出独有的风味,让人越吃越有兴致。
也正因这份对“鲜”与“味”的坚守,王家味成了食客心中公认的“寻鲜目的地”“桐庐味道标志性餐厅”。有食客直言:“王家味餐厅环境优美,门口有大型停车场,江鲜更是没得挑——清蒸白鱼鲜美无比,水煮鱼鱼肉细嫩,汤汁我连喝两碗,螺蛳颗粒饱满,最爱的还是鸡蛋糊麦馃,一口就吃出了小时候围着炉灶,妈妈做的锅贴味道,服务也周到,每道菜都好吃。”还有食客说:“我常来王家味,就是看中这儿货真艺精、守住了本,这个本,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桐庐味道。”
即便王家味的菜价略有偏高,凭借货真价实的品质,依旧食客盈门、纷至沓来。更有一个个“追鲜”故事,格外动人:2023年,上海一对夫妻带着两个保姆、三个孩子慕名而来,住进大奇山度假村。他们索性放下既定的游览计划,白天在度假村悠闲休憩,简单吃点东西垫肚子,只为把胃口留到夜晚——连续三天,一家人准时到王家味报到,专心致志品尝富春江江鲜,用一顿顿鲜美的晚餐,把这段旅程变成了专属的“寻鲜记”。
这样为江鲜着迷的食客不在少数。江苏一位企业家偶然尝过一次王家味的江鲜后,便再也难忘那股鲜灵滋味。一次家中设宴,为了让宾客也尝到这份地道风味,他特意派司机驱车直奔桐庐,提前请王家味定制几道江鲜硬菜。待菜品新鲜出锅,司机马不停蹄往回赶,当晚,带着桐庐江水气息的王家味江鲜,便稳稳端上了江苏的家宴餐桌,满座宾客都为这跨越千里的“鲜”惊叹不已。
杭州一家企业老总也对王家味的江鲜念念不忘:因家里人惦记着桐庐的鱼味与虾味,他便每天让王城在下午4点左右,做好虾与鱼——有时就两个菜,有时会再加份炒螺蛳、烧只鸡,然后通过顺风车把菜送到杭州,让王家味的菜肴当晚就能端上自家餐桌。这样的日子,去年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
王家味厚苑餐厅,用新鲜的食材、地道的手艺、贴心的细节,把桐庐味道深深装进食客心里;更用实打实的口碑,印证了“江鲜味美不怕路远巷子深”的道理——只要滋味足够动人,再远的路,也挡不住食客寻鲜的脚步。(苏礼彬 许马尔)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