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以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法安民企”专项行动为抓手,创新构建“防管服”行政执法监督体系,通过“预防+监管+服务”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执法模式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治理转变,减少检查扰企,贴心服务企业,推动天台县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建立“互动治理型”指导体检,事前从企业侧防范违法事项
浙江省天台县,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问诊”悄然展开。天台县开展“预约式”指导服务,邀请省级冶金安全专家走进企业,免费为天台9家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开展深度隐患排查,满足企业所需。
专家深入熔炼、浇注、吊运等关键区域,精准识别并指导企业整改重大事故隐患96项,形成“一企一策”整改清单,实现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完成整改率100%。
“专家指出的液位监测隐患,我们自己根本发现不了,这种服务是实实在在的减负。”天台某机械企业安全总监范经理表示。冶金行业高温高压、设备密集,一次事故的代价可能是数百万元,专家的精准“把脉”,能提前揪出藏匿的风险,让企业运营更加安心、稳定。
天台县开展预约式指导服务,统筹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资源,设立24个企业观察点,组建公职律师涉企法律服务团,实现全县240家规上企业指导全覆盖。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施涉企“预约指导”,收集企业诉求,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
此外,天台县司法局还建立“单位培育选送-司法审核汇编-动态发布应用”的全流程案例指导机制,聚焦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涉企高频领域,筛选发布具有示范性行政执法指导案例10件,组织案例研讨培训12场次,通过“案例解剖+模拟执法”提升执法人员实操能力,激活执法实践“示范性效应”,有效规范基层执法行为。
建立“标准引领型”协同监管,事中从政府侧监管科学执法
天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与市场监管、消防、环保等部门的同行并肩而行,走进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这并非一次突击检查,而是年度检查任务中的一环,一场多部门协同的联合检查正有序展开。
一到该公司,执法队员便主动出示执法证件,亮出“行政行为码”。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经理拿着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屏幕上立刻呈现出此次检查的详细清单:检查事项、法律依据、责任单位、处理流程,甚至还有后续意见反馈的通道,各项信息清晰明了,流程公开透明。
据了解,天台县司法局强化对涉企行政检查的监督,全面排查“检查未上平台”“检查未亮码”等问题,督促各单位自查排摸检查类问题6个,制发行政执法通知书2份。全县29个执法部门均公示了涉企检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检查任务,实现了“清单之外无检查”“任务之外无检查”。同时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机制,使执法单位真正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查到位”,有效避免重复检查、随意检查,已累计合并各类检查任务104个,对应减少检查近2000次,“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70.24%。
“‘综合查一次’为我们企业减轻了迎检负担,省下的是时间,换来的是效益。”李经理连连称赞。涉企检查机制的持续优化,让企业从频繁的检查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
建立“修复指导型”执后服务,事后从企业侧服务整改提升
“都怪我不懂化妆品流程规范,太感谢首违不罚这个人性化制度了,这可让我躲开了高额罚款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啊!”美容店经营者赵某为首违不罚点赞,不予处罚减轻了经营压力,这种执法很有温度。
市场监管局将执法与教育相结合,指导经营者构建“化妆品效期月排查”机制,针对进口产品实施“备案信息核查前置”程序,从源头上杜绝过期或未备案产品流入消费领域。
处罚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天台县司法局坚持“监管+服务”理念,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伴随式执法监督等多元监督手段,督促各执法单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帮助企业整改问题、处置隐患,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实现“处罚一次不如教导一次”的成效,构建“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监管格局,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针对行政处罚执后企业信用修复难的问题,天台县司法局编制《企业信用风控法务指引》,明确修复条件、程序和材料要求。设立信用修复专员,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累计帮助130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天台某印务有限公司就是信用修复的受益者。该企业曾因涉嫌环境违法被处罚款,不良信息被记入信用档案,银行贷款受阻。信用修复后,企业顺利向银行申请到贷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重回发展快车道。
下一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防管服”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助力提升涉企执法规范化水平,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推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李志耀 邱烯晨)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