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当历史的指针再次指向抗战胜利的荣光时刻,我们回望烽烟弥漫的岁月,目光聚焦于海之滨的温岭。八十载光阴流转,那些曾亲历山河破碎、浴血奋战的温岭老者,是这段壮烈史诗最后的鲜活见证;一件件沉默却饱含故事的老物件,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血泪与抗争。
从日军铁蹄数次践踏侵扰的伤痛,到温岭人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坚韧,无数平凡身影汇入救亡图存的洪流。铭记温岭抗战的历史细节与温度,聆听亲历者的讲述,触摸岁月的痕迹,不仅是对先辈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守护民族记忆的烛火,让它照亮我们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道路。
一张老照片,记录温岭抗日最强音
资料图片,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80多年前,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横湖队到农村宣传抗日,团员们在“以血肉保卫民族”大标语下合影。
“以血肉保卫民族,这是温岭青年发出的抗日最强音。”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温岭抗日战争纪实》主编叶海林说,这张老照片意义重大,弥足珍贵,是全国抗日文化的精品,曾被众多媒体转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0月,温岭爱国青年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建立了抗日救亡团体温岭县青年战时服务团。之后,青战团发展至68个分队,5000多名团员,系当时台州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
青战团成立后,迅速在全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他们运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抗战形势和抗战理论,在大街小巷到处张贴抗日的大小字报和传单,并在醒目的地方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血肉保卫民族”等大幅标语。鸣戈剧团排练了《放下你的鞭子》《重逢》《上前线》等十余个节目,在城乡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歌咏队成立后,印发《大家唱》单行本,在群众中教唱抗战歌曲,如《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游击队之歌》《救国军歌》等。歌咏队还上街演唱,引来许多群众围观应和,把宣传推向了高潮。青战团领导下的儿童团每天在大街小巷进行晨呼,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每当重要节日,青战团就组织全县青年举行纪念活动。1938年7月7日,青战团召开抗战一周年大会,发表宣言,向全县人民宣告“决心以血肉保卫温岭,誓与温岭共存亡,不驱逐敌寇出中国,决不休止”。
1938年12月,国民党温岭县政府下令取消青战团,青战团在请愿失败后被迫解散。青战团从成立到解散仅存在15个月,但它所创下的历史功绩,永远地留在温岭人民心中。
“青战团是温岭抗战文化史的组成部分,也为台州党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叶海林称,青战团不仅发挥了抗日救亡宣传队的先锋作用,更发挥了抗日救亡战斗队的先锋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杰出人才。
1938年1月,青战团派骨干叶雪翘、李言定、王绍梧去平阳山门闽浙边临时省委举办的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暑期,又派三四十名团员参加台属特委在海门东山中学举办的青年运动骨干训练班。同年10月,青战团吸收各分队积极分子23人,组成抗日骨干训练班,称“干部营”,由县委书记李先导等授课。党在青战团中成立支部,先后吸收20多名骨干入党。
青战团解散后,温岭党组织响应长江局指示,向皖南新四军输送了两批青战团骨干,这些骨干后来成为党和国家的杰出人才。
1939年2月,县委领导梁耀南、李先导等在横河乡动员共产党员李言定等40名爱国青年组成抗日志愿军,奔赴抗日前线参战,这40名志愿军基本是青战团团员。
温岭人民抗战,从1931年1月共产党员陈叔亮在宗文中学组织爱国剧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开始,一直坚持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为止,前后持续15年。
“纵观温岭党史,不仅题材和素材丰富,而且在每个时期都有亮点。”叶海林说,这背后,是温岭人的骨子里始终有着硬气,有着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精神,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激情。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