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闭环管理+数字赋能:嘉兴市桐乡市河山镇探索垃圾分类全域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9-05 10:22:4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垃圾分类虽被视为城乡治理中的“小事”,却实则是关乎生态文明与民生福祉的“大事”。嘉兴市桐乡市河山镇以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为目标,系统谋划、多措并举,通过完善机制、创新模式与强化赋能,成功推动垃圾分类从“要我分”转向“我要分”,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治理新路径,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提供了现实借鉴。

一、聚焦重点指标,有效强化靶向发力

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等关键指标,精准发力,河山镇将将易腐垃圾作为关键突破口,全面构建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持续夯实垃圾分类实效基础。针对晶通、科隆五金等4家重点企业,镇政府升级改造分类设施集置点,建立“企业环保专员+环卫指导员”双员共管机制,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专项培训,切实增强企业垃圾分类管理能力。同时,联合行政执法中队对辖区内48家企业开展常态化专项检查,推动企业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作为”的转变,有效促进了源头减量和分类质量“双提升”。 

二、创新乡村模式,激发基层参与活力

 在总结企业垃圾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河山镇将治理重心进一步向乡村延伸,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堰头村推行的“面券经济”成为突出亮点。该村创新“三治融合+积分管理”机制,将垃圾分类成效纳入村民道德评议和信用积分体系,实施“一户一档案、一日一巡查、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赋分、一季一排名、一年一评比”的“六个一”工作法,累计发放奖励面券2万余张,显著调动了村民参与积极性。

此外,河山镇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垃圾分类特色体系:王家弄村开展“三好学生”评选,将垃圾分类与家风教育相结合;八泉村推行“四个一”模式,即一个网格、一名专员、一套标准、一项考评;河山村实施“七七工作法”,通过七类宣传、七步操作实现分类全覆盖。这些特色模式为乡村垃圾分类注入持续动力,形成以点带面、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三、依托数据驱动,提升智慧治理水平

河山镇积极顺应数字化趋势,以数据驱动治理升级,推动垃圾分类从“人工管理”迈向“智能治理”。镇分类办依托智慧收运系统,建立数据决策机制,通过中转站实时采集易腐垃圾数据,并结合其他垃圾收运车辆的称重系统,精准测算各类垃圾的产生量、分类占比和收运效率。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分类效果滞后的村加强督导,对收运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区域及时优化调整频次和路线,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全面提升分类工作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河山镇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聚焦城乡差异、设施短板、习惯养成等难点精准发力,推动分类模式更贴合实际、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镇政府将着力优化分类收运体系与终端处理设施,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加快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真正让垃圾分类融入日常、成为习惯,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增添绿色底蕴和持久动力。

河山镇的实践表明,垃圾分类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凝聚民心的关键举措。唯有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创新引领和全民参与,才能持续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探索出更多体现地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治理新路径。(曹俊杰)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