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热血沃东南——浙江抗战的烽火岁月”大型展览开幕式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举行。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许柏海,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剑,浙江省档案馆副馆长王健,浙江省博物馆馆长纪云飞出席并共同宣布展览开幕。省博物馆、展览支持单位、志愿者、文物爱好者、媒体代表等90余人参加开幕仪式。
该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档案馆共同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国家革命协同研究中心承办,得到宁波博物院等28家省内外单位支持,展出反映浙江抗战历程的展品220余件/套,通过“烽火初燃 救亡图存”“浴血奋战 同御外侮”“万众一心 同仇敌忾”“深入敌后 顽强不屈”“罪行累累 令人发指”“胜利曙光 光复山河”六个部分系统讲述浙江抗战的不屈征程。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朱海闵在讲话中,对所有关心支持浙江革命文物事业的单位和同仁表示感谢,并对下步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求。
她指出,浙江地处东南前沿,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抗战中,虽饱受战火摧残,却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奔腾不息的钱塘江水,见证了浙江儿女共赴国难的烽火岁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浙江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用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从淞沪会战中浙江籍将士的浴血奋战,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从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到民众对杜立特行动人员和里斯本丸战俘的无私救援,浙江军民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历史贡献,既是浙江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如今,浙江大地留下了众多见证抗战不屈征程和日军罪行的文物史迹。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等7处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53处抗战类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35家抗战类革命纪念场馆已成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她强调,此次展览精心撷取了承载浙江抗战不屈征程和反映日军罪行的革命文物和见证物,以物言史,透物见人。举办本次展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档案,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跟着展览一起回溯历史,深刻感受浙江人民在抗日御侮中体现的精神力量,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重温这段用血与火写就的历史,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她要求,各地文物部门和全省文博场馆要持之以恒推进抗战文物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结合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做好抗战文物资源梳理、现状复核和认定公布,联动党史、宣传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抗战口述史研究和文物征集。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有序实施抗战文物保护修缮,加强革命旧址的日常管护。做好文物价值阐释与展示,迭代推出一批兼具教育意义和感染力的优质展览、宣教活动和大思政课,更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外,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富有特色的“大思政课”展演。松阳县讲解员严景城带来《做让人踏着走的桥》,讲述钱塘江大桥从建成、炸毁到修复的壮烈故事——茅以升“为民族存亡而忍痛炸桥”的决绝令人动容。绍兴鲁迅纪念馆讲解员林艺莲则以《不能忘却的记忆——没有结束的细菌战》,揭露侵华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惨烈罪行,提醒人们历史不容遗忘。温州倪佳带来的《紧紧相握:共同命运的回响》,再现里斯本丸沉没时舟山渔民面对日军枪林弹雨舍生救援战俘的事迹,展现浙江人民在苦难中绽放的人道主义光辉。当杭州中学学生代表集体朗诵《烽火钱江:从沉沦到复兴》时,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传递出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担当。
开幕式还集中发布了全省各地策划的抗战主题展览。据悉,今年以来,在省文物局推动下,浙江实施了一批抗战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文物系统推出抗战主题展览、宣教活动、文物征集、大思政课等共计165项,其中展览共计78个,形成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浓厚氛围。(叶渭红)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