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南湖,秋老虎依旧肆虐,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一期土建厂房)的施工现场却热度不减。
挖掘机挥舞着铁臂
在滚烫的地面上平整土地
工程车顶着烈日来回穿梭
运送着一车车建材
工人们额头上的汗珠
顺着安全帽带滑落
却丝毫没放慢基坑开挖的节奏
……
机器轰鸣声、金属碰撞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项目建设的“奋进曲”。
“按照现在的进度,今年年底就能完成设备安装。”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熊建斌站在高处,望着眼前这片忙碌的工地,语气里满是笃定。

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项目,能在高温天气下保持如此快的推进速度,让不少人好奇:这个投资巨大、工序复杂的项目,为何能进展得这般顺利?
答案,或许要从几个月前那场与时间赛跑的审批攻坚说起。
1
项目管家靠前,直面“卡脖子”难题
今年7月中旬,就在项目即将按计划开工时,一个棘手的问题突然出现——审图报告因红线图过不了审,施工许可证的办理陷入停滞。
“施工许可证马上要办,可审图这关卡壳了,这可咋整?”熊建斌拿着项目审图报告,在办公室里急得来回踱步。
原来,由于项目分批次拿地,系统里的红线图信息前后不一致,后台无法识别,导致审图报告迟迟无法通过。
“眼看开工日期越来越近,要是审图过不了,施工许可证就办不下来,厂房建设就得停滞,后续设备安装、投产计划全得往后推。”熊建斌的语气里满是焦虑。

情急之下,他想起了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为项目配备的“专属管家”张丽。
“张科长,我们项目审图卡壳了,红线图在系统里过不了,您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 电话接通后,熊建斌赶紧说明情况。
“我一听就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张丽回忆说,重大项目开工日期都是提前规划好的,一旦延期,后续连锁反应不可小觑。
挂了电话,她第一时间调出项目档案,仔细查看土地报批记录和红线图信息。“问题出在系统后台数据,得联系主管部门和技术人员同步更新信息。”
张丽迅速理清思路,由于红线图审核涉及市、区两级部门和系统后台运维单位,单靠区级部门无法解决,必须尽快对接主管部门帮忙协调后台运营单位处理,对土地的红线图坐标进行重新校准、合并,更新系统后台数据库。

当熊建斌收到张丽发来的“系统已处理完毕,可重新提交审图报告”的消息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项目管家’就像我们的‘定心丸’,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找管家,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2
管家全程护航,重大项目推进“零卡顿”
事实上,在振石集团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管家”的“护航”远不止这一次。
作为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专门为这个项目指派的 “专属对接人”,张丽从项目启动初期就全程跟踪,大到审批流程梳理,小到材料填写规范,都会提前沟通指导,用专业和高效的服务,为项目扫清一个又一个障碍。

项目刚启动时,熊建斌和团队对项目审批流程不太熟悉,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注意哪些事项。
张丽联合资规、住建等部门工作人员一起主动上门,为项目量身定制了“拿地项目审批清单”,把每一个任务的时间节点、所需材料、对接部门都列得清清楚楚。
“虽然这次因为疏忽出了点小插曲,但张科长的及时补救,让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熊建斌说,之前项目在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时,也是张丽提前指导,告知填报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前准备材料,减少因填报错误而来回往复,让项目备案比预期节约了3个工作日。

效果图
在南湖区,像这样的“项目管家”还有很多,遍布每个乡镇街道和机关部门。
他们深耕企业服务第一线,熟悉各类政策流程,总能在企业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管家式”服务打通审批“堵点”、破解项目“难点”,把传统的“企业跑审批”转变为“审批追项目”。

“我们组建了‘拿地即开工’服务专班,通过30余次组团上门服务,破解了包括新丰镇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在内的10余个重大项目审批难题,平均审批时效提升10%。”南湖区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这种“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的服务理念,让南湖区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吸引了更多像振石集团东方特钢这样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