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聚人才、通链条!宁波市智专委“智汇客厅”激活宁波智造动能,第十五届智博会书写产业升级新篇

发布时间:2025-09-08 09:26: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第十五届中国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盛大启幕。作为深耕十五载的行业标杆盛会,本届智博会恰逢人工智能全球爆发的关键窗口期,不仅集中展现了宁波在智能经济领域积淀的硬核实力,更以“精准服务、协同赋能”的创新模式,为产业链上下游注入全新活力。其中,六号馆内的“AI+磁光电与高端装备协同生态馆”凭借鲜明的产业特色人气爆棚,而由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简称“智专委”)精心打造的“智汇客厅”,更以“专家与企业家面对面”的务实姿态,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暖心驿站”和打通产业链堵点的“赋能枢纽”,让宁波智造产业链的对接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 。

一、智博会亮点纷呈,勾勒宁波智能经济新图景

自启幕以来,本届智博会以“场景具象化、参与多元化、成果实效化”的鲜明特质,赢得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全方位彰显了宁波在智能经济赛道上的强劲发展势能,成为观察宁波智造升级的“全景窗口”。

1. 智能场景迭代升级,科技感触手可及

六大主题展馆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产品落地—场景应用”的立体化展示矩阵,从通用大模型、行业专业模型,到自主智能体、具身智能系统,全面呈现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前沿成果。现场,超50台形态各异的人型机器人灵活完成精密抓取、协同装配等复杂工序,30余台四足机器人、轮动爬行体在模拟工业场景中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与作业能力——与上届相比,本届智博会的智能成果实现了“从概念演示到实战应用”的质的飞跃。

参观者穿梭于展馆间,既能看到AI视觉检测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实时质检场景、智能物流机器人在仓储间的高效调度流程,也能体验智能家居语音交互、AI教育沙盘推演等贴近生活的应用,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加速从“实验室”走进“车间”“家庭”,深度融入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 。

2. 企业参与热情高涨,产业链力量齐聚

展会吸引力持续攀升,共汇聚400余家企业参展,形成“头部引领、本土发力、创新突围”的多元参展格局。其中,华为、阿里、曙光等全国性头部企业带来了最新的智能算力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舜宇、柯力等宁波本地龙头企业则展示了“智能光学检测车间”“物联网传感器全流程智造”等标杆案例;万有引力、春建、中大力德等创新企业更是推出了突破性的小型化具身机器人、高精度智能执行器等产品。

展会期间,李如成、郑坚江、陶春风等链主企业董事长亲自带队考察交流,市中小企业联合会、计算机学会、智能制造协会等30多个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组团学习,东方理工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也带着技术成果到场寻求合作,共同形成“龙头企业搭台、中小企业唱戏、产学研协同”的浓厚氛围,携手拥抱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新时代 。

3. 产学研深度互动,碰撞创新火花

30余场高质量主题活动贯穿展会全程,成为行业智慧碰撞的“核心阵地”。开幕式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场万企对接会”“AI驱动新型工业化变革高峰论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实践研讨会”等活动轮番上演。潘云鹤、丁汉等8位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领衔主讲,超200位行业技术专家、企业高管围绕“AI+制造”“低空经济产业化”“具身智能商业化”“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每场活动均座无虚席,专家的前沿理论与企业家的实战经验相互碰撞——高校教授分享AI大模型在工业场景的适配技术,企业负责人吐槽智能升级中的落地难题,技术服务商展示成熟的解决方案,现场演示、案例分析、咨询问答氛围热烈。超5000人次参与其中,不少参会者表示“不仅收获了行业趋势判断,更拿到了可直接落地的合作思路” 。

4. 合作网络持续扩容,开放活力尽显

智博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凸显,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资源汇聚宁波。北京、深圳等地的物联网协会、智能制造联盟(协会)专门组团,携本地20余家优质企业前来寻找技术合作与市场机会;全省11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也组织企业代表团,实地考察宁波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学习转型经验。

更有来自11个国家的外宾远道而来,通过展会深入考察宁波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实力与产业生态。现场合作意向频现:灵伴科技与舜宇集团就“AI视觉检测技术在光学镜头生产中的应用”达成初步合作协议,计划共建联合实验室;哥伦比亚外商主动接洽宁波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希望引入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助力当地制造业升级;深圳一家物联网企业则与宁波柯力传感敲定了传感器定制化开发合作,瞄准东南亚市场 。

5. 社会关注热度飙升,全民共享科技盛宴

展会的影响力早已突破行业边界,成为全民参与的“科技嘉年华”。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咨询会上,潘云鹤院士等专家一致看好宁波智能产业前景,明确建议宁波“聚焦磁光电、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推动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展馆内,AI教育体验区的编程机器人、少儿智能互动区的3D打印创作、科技助残展示区的智能辅助设备,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众多家长带着孩子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小朋友们在专家指导下操控机器人完成简单任务,现场充满欢声笑语。人民日报、新华社、第一财经等80余家权威媒体多角度报道展会亮点,短视频平台#宁波智博会黑科技# #AI如何改变工厂#等话题持续发酵,全网相关话题关注量突破2亿人次,让“宁波智造”的名片传遍全国 。

6. “AI+磁光电产业链生态馆”:彰显宁波产业特色的“王牌展区”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由宁波市智能制造集团组链打造的“AI+磁光电产业链生态馆”,成为本届智博会最具辨识度的“王牌展区”。作为全球知名的磁材产业高地,宁波磁材产量占全国40%,在稀土磁性材料、伺服电机、智能传感等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该展馆以“全产业链AI赋能”为核心,系统展示了“稀土磁性材料—伺服电机—智能传感/光学器件—智能装备/智能模块”的完整产业生态。金田铜业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东和科技的精密直驱电机、舜宇集团的智能光学传感器件等“宁波造”明星产品集中亮相,更创新设置工业VR体验区、具身机器人实操区——参观者戴上VR眼镜,即可“走进”磁光电企业智能车间,直观感受数字孪生技术如何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通过操控具身机器人完成“精准打螺丝”“零部件检测”等工序,亲身体验AI视觉检测、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这一展馆不仅生动呈现了AI赋能磁光电产业链的“宁波样板”,更为上下游企业搭建了技术交流、资源对接的专业平台 。

二、“智汇客厅”精准破题,打造中小企业转型“助推器”

在智博会的热闹氛围中,六号馆内的“智汇客厅”显得格外“接地气”。几张沙发、几张长桌围成开放式交流空间,没有复杂的展板,没有华丽的布置,却凭借“直面需求、高效对接”的服务模式,成为中小企业负责人最青睐的“打卡地”。这里是智专委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赋能阵地”,既聚焦解决当下转型难题,更构建长效服务机制,让中小企业“缺技术、缺资源、对接难”的痛点得到有效缓解 。

(一)“问诊式”服务,现场破解企业转型难题

“我们工厂想升级生产线的智能检测环节,之前试过几套方案,要么成本太高超出预算,要么后期运维需要专业团队,我们小厂根本承担不起,一直没敢下决心。”宁波某精密零部件企业负责人王总刚走进“智汇客厅”,就向身边的自动化技术专家抛出了困扰已久的问题。

专家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案例手册,结合该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精度要求、现有生产线布局、员工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推荐了适配的“AI视觉传感器+轻量化算法模型”方案——这套方案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设备,算法可根据产品特性灵活调整,且运维通过远程服务即可完成。随后,专家现场联系了产业链上游的传感器供应商——宁波本地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总监,三方围坐在一起,详细沟通设备参数、安装周期、运维保障、预算成本等细节。短短一个小时,王总就拿到了初步报价单和技术实施方案,感慨道:“以前找专家咨询要跑两三趟高校,对接供应商又得一个个筛选比价,没想到在这里半天就解决了大问题,太高效了!”

这样的“问诊式”交流,在“智汇客厅”每天都要上演数十次。为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智专委提前通过行业协会、区县经信部门,梳理出宁波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升级中的共性需求,针对性邀请了涵盖AI算法、高端装备、工业软件、数据安全等领域的20余位权威专家——既有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也有具备十年以上实战经验的企业技术总监。同时,联动产业链上下游50余家优质供应商、服务商,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智能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形成“技术+设备+服务”的资源矩阵,让中小企业“进一扇门,就能对接多方资源” 。

(二)“闭环式”服务,长效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除了即时性的“面对面”对接,“智汇客厅”还专门设置“需求登记台”,由智专委工作人员对企业暂时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记录、建档管理。“我们想搭建生产数据管理系统,但企业规模小,年营收刚过千万,预算有限,希望能找到性价比高的轻量化方案,最好还能享受政策补贴。”一家智能家居企业负责人在登记需求时详细说明。

工作人员一边认真记录企业的生产规模、现有数据系统品牌、核心诉求,一边耐心解释:“您的需求我们会归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类别,会后我们会安排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家,结合您的生产场景做‘一对一’方案设计,同时帮您对接相关部门,确认是否符合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政策。另外,我们还会推荐几家做轻量化系统的服务商供您对比选择,确保方案既实用又省钱。”

这种“展会对接+长效服务”的闭环模式,让服务不止步于智博会。智专委专门建立了“企业需求数据库”,对登记的需求进行跟踪管理,每周进行一次进度更新,确保每个需求都有专人跟进、限时反馈。据统计,本届智博会期间,“智汇客厅”共接待中小企业200余家,现场解决技术选型、资源对接等问题80余个,登记待跟进的设备采购、政策申报等需求50余项,形成“提出需求—现场对接—会后跟进—问题解决”的完整服务链条 。

(三)“链条式”服务,打通产业协同堵点

“智汇客厅”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单个企业的“单点问题”,更在于打通“专家技术支持—产业链资源匹配—企业升级需求”的全链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展会期间,多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的中小企业集中反映:“生产数据太碎片化,冲压、组装、检测等各车间设备数据不互通,没法实现精细化管理,想做产能优化都没数据支撑。”

针对这一共性问题,智专委现场协调工业互联网平台专家,为企业定制了“边缘计算网关+轻量化云平台”的解决方案——边缘计算网关可兼容企业现有不同品牌的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轻量化云平台则提供数据存储、分析功能,且按使用量收费,大幅降低初期投入。同时,智专委牵线平台服务商与硬件供应商,推出“设备采购+平台服务”打包合作方案,通过批量采购降低成本,最终让企业系统搭建成本降低30%以上。

“以前总觉得产业链协同是大企业的事,我们中小企业只能在产业链末端‘单打独斗’,没想到通过‘智汇客厅’,不仅解决了数据难题,还认识了两家上下游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一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负责人感慨道。通过“智汇客厅”的牵线,该企业不仅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敲定了合作,还与上游原材料企业、下游整车厂达成数据共享协议——为上游提供生产需求数据,实现精准供货;为下游开放部分生产进度数据,提升协同效率。这种“精准匹配、高效对接”的服务模式,正是智专委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加速转型”的生动实践 。

三、锚定新起点,共绘宁波智造高质量发展蓝图

十五届智博会的成长历程,正是宁波智能经济发展的“缩影”——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探索,到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深耕,再到如今智能经济时代的领跑,宁波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产业变革。如今,站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宁波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为指引,全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智专委搭建“智汇客厅”,正是宁波以“务实服务”推动产业升级的鲜活体现 。

作为服务宁波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力量,智专委始终聚焦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此次借智博会契机打造“智汇客厅”,既发挥了“聚人才、引智力”的优势,汇聚行业顶尖专家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又践行了“通链条、促协同”的使命,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让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升级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未来,智专委将持续优化“智汇客厅”服务模式,计划通过“线下常态化服务+线上平台对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专家进企业、产业链对接会、技术沙龙等活动,让“精准赋能”覆盖更多中小企业 。

从“AI+磁光电产业链生态馆”展现的产业硬实力,到“智汇客厅”体现的服务软实力,第十五届智博会为宁波智能制造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宁波将继续以智博会为纽带,依托智专委等平台的服务优势,持续激活“人才、技术、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助力更多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站稳脚跟、跑出速度”,推动宁波智造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智能经济发展中树立标杆、走在前列 。(朱海标 王梓讫 郜雪)

责任编辑:周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