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是抗日英雄赵一曼在东北抗日斗争期间创作的七言律诗,字字千钧,气壮山河。而今,这两句诗的精神内核,与正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的展览《热血沃东南——浙江抗战的烽火岁月》紧密相连。
据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标题“热血沃东南”正是从赵一曼烈士的诗句中凝练而来。“沃”字既象征着烈士鲜血浸润中华大地,也寓意着抗战精神滋养着后代的心灵。这句创作于东北抗战前线的诗句,与东南沿海的浙江抗战历史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的今天,我们重回历史现场,透过220余件(组)珍贵文物与史料,让观众感受到浙江军民在那段艰难岁月中展现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
自9月4日开展以来,该展览已吸引数万观众。上午9时18分,伴随着杭州市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声,正在观展的游客纷纷驻足默哀。来自衢州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在警报声中看着这些历史照片,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在短短数月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消息传到浙江,全省人民迅速掀起抗日救亡浪潮。
1931年9月23日,杭州各界人士约15万人在湖滨公众运动场冒着倾盆大雨举行“杭州市抗日救国市民大会”。

《杭州民国日报》有关市民集会的报道

“九一八是一个沉重的起点,它唤醒了整个民族的救亡意识。”展览策展人周静介绍,“战火动荡,浙江虽非最初前线,却是抗战时期遭受侵略最早、作战时间最长、历程极为曲折的省份之一。从淞沪会战中的浙江将士身影,到浙江作为战略后方的重要支撑;从沿海地区的顽强抵抗,到内陆山区的持久周旋,我们的展览不仅要呈现历史事实,更要展现浙江人民的不屈意志和贡献。”
展览中,一幅《中国抗战全面图》揭示了浙江作为东南国防前线的战略地位。一批珍贵实物同样震撼人心:《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民兵自制铁质兵器,泛黄的《东南战线》《浙江潮》等战时刊物,周恩来手稿“前途光明”,杜立特行动中B-25轰炸机11号机机身框架碎片,记录长兴战役的《火线报》……它们静默无声,却仿佛仍在发出历史的回响。
中国抗战全面图
“我带着孩子来看展,在‘九一八’这一天特别有意义。”杭州市民陈先生感慨地说,“要让他知道,浙江这片土地也曾被热血浇灌,和平来之不易。”
记者注意到,展览特设的电子留言墙上已经留下了许多观众的感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致敬英雄,吾辈自强”“抗战胜利”等话语,道出了观众共同的心声。

正如展览结语所写:“鉴往事,知来者。“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精神的火炬永续传承。《热血沃东南》不仅是一次回顾,更是一种唤醒。它提醒我们,94年过去了,那刻在民族记忆中的9月18日,从未被遗忘。
“热血沃东南”线上展览也在今天正式上线,此次线上展览真实还原了线下展的场景,并设置众多热点,含展览视频、重点展品图文简介等。(黄开顺)
责任编辑:黄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