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扶手褪去锈迹焕新颜,地下通道告别昏暗变明亮,休憩长椅修缮后更稳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周宿渡社区时代华庭小区的细微变化,见证着老旧小区的“逆生长”。9月18日,小区一批“微更新”项目收官,居民的称赞印证着社区党委主导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共治机制的实践成效。
作为20多年的老小区,时代华庭曾受困于设施老化、服务滞后、管理缺位等难题,公共空间维护不力、诉求响应迟缓等问题影响着居民幸福感。近年来,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居业物三方协同”体系,用共商共治破解壁垒,探索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与长效管理并重的新路径。
“微更新”答好“民生卷”,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老旧小区治理的核心,在于将居民“急难愁盼”转化为“满意清单”。今年8月,社区党委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开展联合排查,通过居民议事会、微信群等渠道广泛收集民意,最终将车库坡道改造、减速带更新、扶手粉刷等列为“民生关键小事”。
三方协同优势在此过程中充分释放:物业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制定施工方案,业委会发动居民组建监督小组跟进进度,居委会主动对接资源提供保障。仅一个月时间,地下车库坡道防滑改造、破损减速带更换、22 层楼道扶手翻新、18处公共休憩椅修缮全部完成。崭新的设施赢得居民广泛认可,成为民生服务精准落地的生动注脚。
一年多来,依托“三方联席会议”,小区累计推进 20 余项民生实事:雨污管网改造解积水难题,闲置空地升级为嵌入式体育空间,楼道口增设共享雨伞、共享座椅,党建联建居民参与共同打造植物科普园。数据显示,居民诉求响应效率提升 40%,“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三方协同”的治理格局已然形成。
“红引擎”激活“治理力”,机制创新破难题。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关键在权责清晰的机制。社区党委制定《协同治理责任清单》,明确居委会“统筹协调、资源链接”、业委会“代表民意、监督服务”、物业“专业服务、执行落实”的职责,厘清边界防推诿。
在此基础上,社区建立“每月一会、一事一议、一题一解”协作流程:月会梳诉求、研难题;急事启动快速响应;复杂议题对接相关职能科室组专班闭环解决。同时组建“红色治理员”队伍,整合党员、业委会与物业人员常态化开展民意走访,确保居民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回音”。
2023 年初,浙江大拇指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入驻后,“红色机制”赋能更显。物业公司在机制引导下升级服务供给,推出免费上门维修、电器安全检测等便民举措,更联合居委会、业委会开展便民集市、社区运动会、文化节等活动,实现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服务”的转型。服务质量的提升带动居民认可度的跃升,物业费收缴率从2022年底的68%升至2024年底的93%,成功形成“居民满意—主动缴费—服务优化”的正向循环。
“邻里情”凝聚“共治力”,共建共享促和谐。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是基层治理实现长效运转的关键所在。社区以“微更新”项目为纽带,不断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在共建共享中拉近邻里距离、凝聚治理合力。
从共享雨伞、共享座椅的选址,到植物科普园的物种筛选等项目均征求民意,居民全程参与。“议声洞听议事角”、“网格微信群”让建言随时可行。在嵌入式体育空间打造过程中,居民献思路,建筑行业居民义务监工,使得项目成功验收,建成后该处变成了最有人气的“打卡点”。
参与度提升催生温情。如今的时代华庭,共享雨伞架旁时常有人补伞,科普园里居民自发开展养护,百家宴、长桌宴中大家分享美食佳肴。从对门不识到治理“合伙人”的转变,让“陌邻”变“睦邻”,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而温暖的力量。
未来,周宿渡社区将持续深化“居业物三方协同”机制,聚焦居民新需求,优化“微更新”项目,以“微更新”撬动“大治理”,为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与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戴玲)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