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桐乡洲泉:石山头村打造水乡静美垃圾分类品牌,绘就乡村生态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19 15:22: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石山头村,是一座浸润于江南水乡韵味的美丽村落。全村域面积2.67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90户,村民2551人。石山头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以“水乡净美”为核心品牌,从源头入手,通过党建引领强根基、自治队伍提效能、宣传监督立体化、积分激励暖民心、智慧体系固长效,将垃圾分类融入水乡生活肌理,凝聚点滴行动成为保护家乡环境的强大力量,致力于让石山头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丽,守护江南水乡独有的生态韵味与人文风情。

一、党建引领+自治联动:筑牢“水乡净美”治理根基

“水乡净美”品牌的核心在于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构建“党员引领 + 多层级联动”的自治管理体系,既明确“谁来管”的责任主体,又强化“怎么干”的执行能力,为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建体系,破解“谁来管”难题

石山头村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示范户”三级管理体系: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22个微网格,由村干部任网格长、党员任微网格联络员,实行“党员分片包干、联户指导”机制——每名党员挂钩10-15户村民,定期上门检查分类情况、解答疑问,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房前屋后、河边埠头”,实现“每片水域有人护、每户分类有人帮、每个问题有人解”。

(二)强化两支队伍建设,提升 “怎么干” 效能

保洁员“专业化 + 网格化”管理:建立百分制考核机制,从工作态度、清理效率、分类精准度等维度量化评估,将15名保洁员划分至22个自然小组网格,由网格党小组直接统筹,通过“每日打卡、每周复盘、每月考核”。2024年通过考核优化,保洁员工作效能提升15%以上。

村民志愿队伍“特色化 + 常态化”服务:由妇女同胞自发组建 “五色堇帮帮团”志愿队伍,经专业培训后,以“日间巡查 + 晚间入户”形式开展服务——既上门传递垃圾分类知识、解答疑问,又协助记录村民分类问题,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折页超百份,成为品牌宣传的“流动窗口”,带动村民自治参与率从85%提升至95%以上。

二、宣教融合+场景渗透:擦亮“水乡净美”认知名片

以“每月有主题、每季有特色”为核心原则,将垃圾分类宣传与水乡日常生活场景深度融合,通过“趣味活动、精准推送、沉浸阵地” 三维发力,让“水乡净美”理念真正扎根村民心中。

主题活动“趣味化”:延续“垃圾分类运动会”、“创意绘画手工展”等经典活动,又新增“水乡垃圾变废为宝”主题活动,组织村民用可回收垃圾制作水乡特色摆件,在欢声笑语中强化分类意识。2025年已开展宣传活动8次,覆盖180余人,让垃圾分类从“任务”变为“乐趣”。

精准宣传“全覆盖”:针对老年人“看不清文字、记不住分类” 问题,由“五色堇帮帮团”开展“方言小课堂 + 实操示范”,通过“志愿者入户 + 示范户带教”双路径,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实现96%以上农户宣传覆盖,形成“村干部带头、志愿者推动、村民跟进”的宣传闭环,让“水乡净美”品牌理念渗透至每一户家庭。

阵地宣传“沉浸式”:巧用老年活动室、村庄白墙、小公园等现有资源,打造沉浸式宣传阵地——绘制色彩鲜艳的垃圾分类宣传白墙,在垃圾中转房张贴宣传展板,让“水乡净美”理念渗透村庄每一个角落,营造“抬头见分类、随处学知识”的氛围。

三、数据赋能+人文关怀:激活“水乡净美”参与动力

融合垃圾智慧收运平台“数据化管理”优势与“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构建“动态考核、智慧积分、精准帮扶”的激励体系,既让村民参与分类有“获得感”,又让治理服务有“温度感”。

积分考核“动态化+生活化”:一方面,将“一户两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小绿桶(专属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纳入积分考核,由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每周上门,依据“分类正确率、垃圾桶清洁度、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实时评分;另一方面,针对村民反映的 “垃圾桶不够放、厨余垃圾难收纳”等实际问题,从村共富基金中划拨资金,购置“小绿桶”,精准解决村民痛点。积分按“合格、良好、优秀” 三个等级,兑换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资,2024 年累计发放奖励 4.6 万元,覆盖农户超 400 户。

智慧平台“数据化+智能化”:借助垃圾智慧收运平台,实时积累垃圾产量、分类准确率等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村干部可随时查询附近垃圾桶正确率、参与率,可通过平台设置积分奖励机制向村民发放生活用品,显著提升参与获得感。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8.1%,正确率达96.9%。

帮扶奖惩“人性化”:对分类不合格农户列为“重点关注户”,由“五色堇帮帮团”一对一开展理论宣讲和实操指导;同步推进旧桶置换工作,2024年完成233次、投入10200元,保障分类硬件到位;此外,设立可回收垃圾置换点,累计收集有害垃圾568件,杜绝“一刀切”,让激励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四、智慧监管+全链保障:强化“水乡净美”长效管理

以“硬件达标、智慧赋能、流程闭环”为核心,推行“分类器具维护、四位一体收运、基础设施升级、智慧数据监管”四位一体管理策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长效不反弹”。

分类器具“全覆盖 + 常维护”:实现“一户两桶 + 小绿桶”全覆盖,建立常态化巡视机制——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分类器具,发现破损、丢失及时更换,同时将垃圾桶维护情况纳入村日常工作台账,保障器具持续可用。

“四位一体”定责管理:严格落实“定置、定时、定人、定线”策略。定置:为每户设定垃圾桶指定放置区域;定时:确定每日6:00-10:00为定时收运时段;定人:约110-150户配置1名专属收运员;定线:借助智慧收运系统对收运过程实时监控,确保参与率稳定在95%以上。

设施升级“标准化”: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除旧桶置换外,更新破损垃圾桶 200 余个、升级垃圾收运车 4 辆,确保分类硬件全达标。

智慧监管“数据化+透明化”:接入垃圾智慧收运平台,实时统计“垃圾总产量、分类准确率、村民参与率”等数据,平台自动生成月度分析报告,为村委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平台公示 “分类准确率排名”,引导村民关注集体环境,强化自治意识。

五、品牌成效总结:自治赋能,水乡焕新

“水乡净美”品牌通过“党建引领强基、宣传监督立体、积分激励暖心、智慧体系长效”的模式,成功推动村民分类意识从“要我分”转向“我要分”,成效显著:村民自治活力全面激发,主动参与分类、清洁器具比例显著提升,“我的乡村我做主”的自治意识不断增强;环境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垃圾混投现象基本消失,中转房整洁、村道沟渠无白色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准确率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获评“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小绿桶”解民忧、“四位一体”强管理等做法,探索出“村民自治降成本、机制创新提效能”的治理路径,为江南水乡垃圾分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石山头方案”。

展望未来,石山头村将进一步拓展“水乡净美”品牌内涵,把“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河边生态保护”纳入积分考核体系,持续以“自治 + 智慧”力量守护水乡生态,让江南村落的“水清、岸绿、村美、人和”永续长存。(曹俊杰 谈慧锋 )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