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举行指数研究报告发布会,发布了2025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指数研究报告。

据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介绍,上市公司债务指数衡量的是上市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大小,债务指数值越小表明上市公司债务健康程度越好,债务指数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债务健康程度就越差。
“债务指数的发布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上市公司主动关注自身债务健康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投资者决策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金雪军说。

该报告选取的样本为剔除S、ST、*ST、北交所和金融类公司后的共计4868家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共计242个交易日。
评估因子指标包括债务因子指标(总市值,负债包括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债务期限,股权价值波动率,无风险收益(Shibor 利率))以及财务因子指标(存量指标包括已获利息倍数(EBIT/利息费用)、现金到期债务比、速动比率,流量指标包括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非筹资性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的比率)。

评估结果表明,2024年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债务指数37.59,较上年增长1.29%。在全国100家上市公司中,吉林高速、招商南油、保税科技位列前三。表现最佳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四川。
浙江省债务健康度入榜100佳的企业中,从事基础化工行业的企业有10家,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均有9家上榜,电力及公用事业、纺织服装行业各有8家上榜。

2023年以来,面对外需放缓、内需结构性调整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等多重挑战,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债务指数虽有增长但增幅较小,体现出我国整体经济强大的韧性。对此,金雪军教授建议,升级动态透明的债务治理体系,完善差异化信用评估机制,优化政策设计和引导,深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强政校企联动合作,建立债务健康理性认知框架。(张方颖)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