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浙江宁波丹顶鹤社区:拆迁不拆心,“娘家式”治理暖透过渡期

发布时间:2025-09-28 11:13:5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尽管去年4月已完成整体征迁签约,1400余户居民陆续搬离原社区,分散至城市各处过渡安置,但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离家不离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天正在发生的温暖现实。社区党委以“娘家党建”为主线,通过志愿服务、邻里互动与云端服务,让居民在过渡期依然感受到“有质感、有温度”的服务。

“云端家宴”凝聚邻里情,小程序成信息桥梁

“真没想到,搬走了还能一起过中秋!”居民王阿姨感慨道。今年中秋节前,社区党委通过自主开发的“鹤人鹤语”小程序发布活动倡议,居民余菊兰主动承活动先址、人员统计等任务,很快便有百余名居民响,最终以AA制方式筹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圆家宴”。这款小程序是社区在征迁过渡期间的重要信息枢纽,将通知、服务、活动从线下迁移至“云端”,配合每月由党委牵头的“娘家议事会”,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确保沟通不断线。

社区党委书记黄菊芬表示,虽然居民们从社区搬走了,但社区的服务从未“下线”,小程序去年进行了服务功能升级。“服务预约、活动通告、微心愿认领”等线上暖心项目,持续为有需要的老人发送上门理发、管道维修、爱心结对等6项高频服务信息。目前,线上的服务信息已达100余条,使社区仍然是居民心有所依的“家”!

社区组织主动“接单”,温心服务精匹配

“老钱啊,今天在家吗?我们过来看望您”这是社区心连心互助组朱仙凤姨出门前必先联系的习惯。拆迁后,独居高龄老人服务怎么办?社区党委通过对现有的3家注册社会组织和18家备案社区组织发出服务招集令,根据志愿者走访时收集服务需求,列出适合上门服务的十个项目,请社区社会组织认领,锋之社助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宁,也是中国好人、老人共享女儿,她当仁不让承接了“水电检查、扶手安装与生活照料”三项服务,她说“社区陪着我成长,如今我有能力是回馈社区了,理应出服务接项目”。

都说社区拆迁后就是空心的,但丹顶鹤社区党委就是要把这份失落的心给填满。社区定期向社会组织发布“需求—资源—服务—项目”四张清单,先后建起了“家事服务社”、“暖心联盟”、“友邻无忧社”等一批围绕拆迁安置过渡期的新组织,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为有家庭财产纠纷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使亲情得以延续。

志愿者变身“资源调度员”,困难群体获关怀

拆迁后社区志愿者多了一个身份“民情代理人”,从过去的信息收集员变身为资源调度员,社区赋予其直接调度志愿团队、解决问题的权限。

居民陈阿姨家租住房屋因楼上漏水渗到时她家,导致卫生间电器无法使用,党员志愿者史美忠第一时间联系管道及电工志愿团队成员一同上门维修,解决陈阿姨的燃眉之急。陈阿姨在邻里群里表达感谢之情,点燃了党员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12名党员志愿者与12户低保、残疾家庭结对,通过就业帮扶、生活帮助等组合措施,重燃生活希望。

这一改变来产生了化学效应。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诊疗中心二支部与社区党建联建,开展定期义诊、上门送药,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关爱档案。社区把一度停办的“民情夜谈”“周末说事”等居民参与议事说事的载体再次用起来,快速在居民集中片区选拔20名党员志愿者和50名居民骨干,通过他们议事、说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31件,服务满意度达100%。

一位居民在小程序留言中写道“就算身不在一起,心还是一家。”透过有温度、有响应的治理实践,丹顶鹤社区正书写着拆迁过渡期的“暖心答案”。(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