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博物馆只能远远地看,今天终于亲手摸到了!”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卓珈弯下腰,将手搭在一台老式发报机上,指尖轻抚过斑驳的按键。9月28日至30日,明楼街道缤丰社区的“一平米博物馆”联合光武军事科技园,将往日静置于玻璃展柜中的军事模型“打包”送进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一场为期三天的“一平米快闪”活动,让历史从展柜中“走”了出来,成为学生指尖可触的生动课堂。

活动的灵感源于一次社区与学校的“双向奔赴”。9月初,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缤丰社区“一平米博物馆”期间,学生们对馆内展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孩子们围着展品仔细观察、踊跃提问的场景,促成了校方“让历史进校园”的想法。“同学们在社区参观时,眼里是有光的。他们对这些藏品的好奇与热情非常真实,”宁波市行知实验小学政教主任林梁彪表示,“我校有一条‘东海少年’国防教育长廊,如果能把这批实物展品引进校园,不就能打造一个更立体、更接地气的国防教育现场吗?”
这一教育创新构想与社区推进国防教育的工作计划不谋而合。正值国庆来临之际,明楼街道缤丰社区“一平米博物馆”主理人臧乐燕再次联合光武军事科技园,精心挑选10件代表性军事相关展品,包括潜望镜、移动终端机、八一式钢盔等,打造可触可感的“移动课堂”。“将这些展品陈列于学校的国防教育长廊,使历史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动线,”臧乐燕说道,“孩子们在课间就能‘零距离’感知国防,让历史教育在真实触碰中自然发生。”

往日静默的藏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专业讲解员指导下,学生们细致观察展品细节,对比装备构造,并尝试模拟操作。四年级学生谢昊辰戴上八一式钢盔后感慨:“比想象中沉得多!仿佛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责任感。”一旁的军用发报机前,学生们轮流操作设备,聆听抗战时期通信兵用摩斯密码传递情报的英勇事迹。

缤丰社区党支部书记石春雷认为,此次快闪活动是对国防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可触摸、可感知、可互动的方式,让国防知识真正‘活’起来,”石春雷表示,“当孩子们亲手触摸展品、聆听背后的故事时,‘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深植于心。”
活动尾声,学生杨语桐在留言卡上写下真挚感悟:“我摸到了历史,它坚硬,但传递到心里的温度是暖的。”这句质朴的话语,恰是“一平米博物馆”走出展柜、融入校园的价值所在——在方寸之间搭建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让家国情怀在指尖触碰中悄然传递,在年轻心灵中生根发芽。(李志耀 陈梦妤 毛琳)
责任编辑:马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