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晚风,充满节奏的鼓点声响起,以“科创之门”为元素的主题屏幕上跳动着炫酷画面,人群随之沸腾。9月30日晚,南大之夜音乐节热烈上演,张韶涵、杨宗纬、唐汉霄、面孔乐队等一众耳熟能详的歌手与乐队轮番登场,唱响经典旋律,表达音乐态度,点燃现场气氛。

在上海,文艺演出并不稀奇,草坪音乐节也非首创。但这场音乐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设在开放式公园,而是选址于办公楼旁,紧挨着建成投用不久的“双子塔”——两栋百米办公塔楼。
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不少原本打算下班回家的周边白领被近处的音乐声吸引,停下脚步。许多人被勾起兴趣,临时购票入场,跟随音乐释放情绪、缓解压力、寻找共鸣。

“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释放出‘产城融合’发展的积极信号。”南大智慧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智慧城市的竞争不在于写字楼的高度,而在于文化土壤的厚度。
这种厚度体现为一个区域提供情绪消费的能级。当年轻白领从忙碌工作中短暂抽离,是否能从“附近”找到消解压力的场景与空间。从即将投用的南大中央公园,到不期而遇的草坪音乐节,南大智慧城正致力于营造“时时可创新、处处可创新”的场域,让工程师们未必只能守在格子间里搞创新。
除了提供创新场域,9月30日晚这场人气火爆的音乐节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为确保活动安全高效开展,各部门协同联动,公安、交通、医疗、消防等多部门组成服务保障工作组,统筹安全管控、交通疏导与应急处理等关键环节。现场不仅设置了临时医疗点和志愿者服务站,也通过“线上实名购票+线下人员分流”的方式优化入场流程,避免拥堵,提升观众的安全感和体验感。各部门还针对区域天气变化、潮汐时间等自然因素进行动态监测与应急响应,以周密部署筑牢安全防线。
“用新兴科技赋能城市治理,也让大型活动有更多弹性操作空间。”南大智慧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音乐节外,2025南大智慧城城市空间艺术季也于同期(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大中央公园举行。以“科创改变生活”为理念,艺术季汇聚科技与艺术的跨界体验,包括机器人互动装置、沉浸式艺术展览、亲子体验区等,为科技迷、文艺爱好者、家庭游客和乐迷提供多重感知未来的方式。(薛莹)
责任编辑: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