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桐乡市梧桐街道运河社区念好三字诀,绘就垃圾分类运河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0-10 15:58: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这句朗朗上口的标语,如今已“跃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里。近两年来,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运河社区以精准施策、多元联动、执法并进为抓手,持续推动垃圾分类融入社区治理场景,搭建“运河说事”协商议事平台,打造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和特色场馆,组建垃圾分类宣教队伍,让分类工作“顺”起来、“活”起来、“严”起来。

一、精准施策,让分类治理“顺”起来

不同小区由于住户结构、基础设施、居民习惯等存在差异,“一刀切”的模式难以适配实际需求。社区坚持“一小区一方案”原则,探索出社区当好“统筹人”、业委会当好“监督人”、物业当好“执行人”和居民当好“参与人”的新模式,合力破解小区分类难题。

今年年初,社区制定了差异化的小区分类评价标准,组织物业、业委会、桐管员、居民代表等召开沟通会16场,共同解决分类投放点位优化、清运时间调整等事项28个。业委会收集居民对评价方案的意见建议29条,物业根据“一小区一方案”要求,组建适配小区专职分类指导员队伍13支,每日开展日常巡查、桶边引导、宣教指导等,设施设备维护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居民通过“运河说事”协商议事平台,随时反馈小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懈努力换来显著成效:小区落地包数量从日均25袋降至3袋以下,垃圾桶盖闭合率从60%提升至95%,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可度从72%提高到91%。

二、多元联动,让分类举措“活”起来

垃圾分类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区共同参与的“协奏曲”。自今年起,运河社区与辖区内7所学校深度共建,搭建了垃圾分类“校家社”联动平台,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社区生活,充分激活庆北垃圾分类主题公园、金色名门垃圾分类宣教馆等阵地效能,让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社区联合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绘本阅读、手工制作、旧书置换等趣味活动,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领悟“垃圾要回家”的道理。

社区充分发挥“运河说事”协商议事平台、小区“唠唠嗑纳凉点”的桥梁作用,今年累计收集垃圾分类相关意见建议53条,涵盖设施维护、清运频次等关键问题。夏季,“唠唠嗑纳凉点”每周开展“小板凳社区周周进”线下交流活动,累计收集居民反馈建议41条,比如针对居民反映的“分类指引不够清晰”问题,社区迅速行动,新增多处图文并茂的分类标识牌,更加形象地引导居民准确分类,让垃圾分类真正“活”在居民生活中。

三、执法并进,让分类规范“严”起来

分类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社区积极联动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将执法力量引入小区分类工作,构建“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的双重保障,推动垃圾分类从“软倡导”走向“硬约束”。截至目前,已开展垃圾分类联合专项检查行动12次,重点排查小区内垃圾混投、落地包堆积、分类设施破损等问题,累计发现问题点位28处,现场整改率90%以上。结合社区河畔集市、运河讲堂等载体,已开展垃圾分类联合宣教活动14场,收益居民735人次。比如针对个别居民图方便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况,社区、物业联合执法部门开展面对面宣教,细致解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关于分类投放的具体要求,引导居民立好主人翁意识,进行正确投放。

如今小区内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较之前减少80%,居民分类投放准确率也大幅度提高,好来登花园、荣安合苑、碧水雅苑、金色名门、优优花园等5个小区都已成功列入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执法并进的效果和优势已然呈现。

随着“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的理念深入人心,运河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从一项治理任务,内化为居民的自觉行动。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践行”,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精准的策略、鲜活的举措与规范的约束共同编织出一幅绿色生活的新图景。如今,整洁的分类驿站是社区的新风景,自觉投放的身影是邻里间的新默契,而校园里的分类课堂则播撒着未来的种子。这幅在运河畔徐徐展开的画卷,正是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最生动写照。(曹俊杰 颜佳琪)

责任编辑: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