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人民日报海外版:保护个人信息还需加把劲

发布时间:2018-06-04 08:24: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保护个人信息还需加把劲(网上中国)

  骚扰信息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近些年来,推销电话、垃圾短信、广告邮件等骚扰信息干扰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让公众不堪其扰。记者在对周围数十位朋友进行随机采访后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被骚扰电话或短信“问候”过。刚一报名考试就收到各类培训机构的推销短信,刚一交付新房就接到若干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个人信息被泄露似乎已是见怪不怪,无可奈何。为何一直在跟进的相关治理措施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阻止个人信息“被卖”,让人们享受安宁清心的正常生活?

  个人信息成了“唐僧肉”

  “偷偷往你账户塞了30元红包,今天中午吃点好的。回T退订。”

  “七周年特惠,品牌上新,半价秒杀,最后四小时,点击开抢!”

  “恭喜您获得50000元现金贷额度,无需上门,最快2小时放款。”

  骚扰电话和推销短信随时随处可见,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2017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近5年来,垃圾短信数量尽管有所下降,但总量仍然惊人。“网络时代,到底去哪里才能安放我的信息?”网友的感慨,实际上是信息时代的普遍焦虑。

  “骚扰电话和短信是一种不可预期的烦扰,严重侵害公众的安宁权。并且,个人信息的泄露为不法分子准确、定向犯罪提供了可能,提高了犯罪的针对性,对社会公共生活和安全的威胁明显增加。”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孙晋说。

  此前,中国互联网协会曾发布《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其中21%的网民认为非常严重,84%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报告》还称,仅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总体经济损失就高达915亿元。

  个人信息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大数据时代,很多人通过钻‘大数据’和‘个人信息’界定模糊的空子,用大数据做幌子,散播或者倒买倒卖个人数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表示,目前贩卖个人信息、“精准推销”或“精准诈骗”,已形成一条地下灰色链条。

  惩治贱卖信息的“黑手”

  其实,骚扰信息的相关治理一直在跟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更早以前,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但由于信息泄露渠道多、窃取行为成本低、违法追查难度大,很多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有专家指出,最关键的是要治理信息泄露的源头。

  由于信息保护需要增加成本,一些平台和商家并不愿意花太多心思。一方面,面对系统漏洞熟视无睹,给企业“内鬼”可乘之机,形成灰色产业链。另一方面,部分平台和商家隐私条款极度不透明,“绑架”了用户的选择权。去年,有媒体发布1000家常用网站和APP隐私政策透明度报告。结果显示,没有1家能够达到透明度高的标准,而透明度较低和透明度低的平台个数加起来多达806个,超过总数的80%。

  “个人信息保护的核心在于平台提供者,他们不但是搜集个人信息的主体,还负责信息流通的渠道,可通过广告联盟、用户画像等方式发送精准广告。”朱巍认为,平台提供者需认真落实网络安全法的要求。

  天网恢恢。今年5月底,深圳开展第六次打击整治骚扰信息违法犯罪行动,查处缴获涉骚扰信息违法犯罪窝点24个、非法公民个人信息139万余条。北京5月份也开展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刑拘138人。江苏常州去年挖出一条巨大个人信息黑市交易链,抓获48名内鬼和82名中介商。惩治“黑手”力度越来越大。

  守住尊重知情权的“底线”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薛虹介绍,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定了明确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加快了立法进程。“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电子商务法草案中,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内容在各个章节都有具体规定,还有一些制度创新和要求,比如个人信息泄露发生时,平台或商家要履行告知受害者的义务等。”

  不堪其扰下,公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正在迅速增强。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民受骗与维权调查报告》,七成受访者希望进一步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一旦遭遇信息诈骗,选择投诉曝光的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那些在个人信息保护上不思进取、企图继续钻空子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有学者指出,个人信息的隐私权是“尊重、友谊、爱、信任和个人自由的根本”,同时也是“在互联网和现实两个社会里维持文明与尊严的基本方式”。企业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必须征得消费者同意,尊重消费者知情权,这个基本底线不能突破。那些不注重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企业,都会遭遇信任危机。从去年底支付宝年度账单授权漏洞事件,到今年海外社交网站脸书5000万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记者 汪灵犀)


责任编辑:钟报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