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璐彦 见习记者 邱丹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最好的时代”。
今年5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接连召开市、省委常委会,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需要。
在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上周五,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一次迎来重要节点,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这场三省一市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高规格会议,达成了一揽子丰硕而务实的合作成果,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向新阶段。人们寄望于,风口上的长三角齐心协力唱好“同一首歌”。
高规格
决策盛会研讨一体化发展路径
本次座谈会是2005年首次举行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以来的第14次会议,会议从发展路径到合作项目等不同层面,对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谋划布局。
上一次会议,也就是今年1月,在苏州举行的第13次会议,则重点研讨发展战略,形成诸多共识等,聚焦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等五个着力点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擘画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这场长三角三省一市党政主要领导共同出席的高规格会议的缘起,要追溯到2003年。当年3月21日,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对上海展开学习考察,此行拉开了两省一市高层频繁互访的序幕,由此,2003年因此被视为“长三角元年”。
就是在这次学习考察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被提出来并达成共识。2005年12月25日,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
“整个局面打开了。”就在此后,赴上海考察的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用“会多,课题多”来形容当时长三角交流与合作的火热程度,多次调研令其印象深刻。
十多年来,历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不仅结合宏观形势,讨论来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也会部署长三角具体发展路径,研究、决策各省市间合作与交流的总体思路与重点工作。
这些年,长三角不同“名头”的会议再次频频进入公众视野。
就在今年4月,长三角第18次市长联席会议在衢州举行,会议通过铜陵、安庆、池州、宣城等4城市加盟,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扩容后,成员城市达到34个。会上来自34座城市的市长、分管副市长发言并讨论了议题。
而各种专题会议,更是不定期在长三角各市频繁举行。例如,去年杭州牵头成立了长三角物联网专委会,开展物联网能力平台专场对接会等。这些会议一改“冗长”会风,务实高效地推动长三角专项领域的合作对接。
这些不同层级的会议背后,也透露出长三角业已形成“三级运作”的区域合作机制:决策层即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协调层是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执行层是各省市联席办和重点合作专题组——“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任务方向、联席会议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专题组具体落实”。
而本次会议充分发挥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决策功能,推动顶层设计,通过了规划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高质量
构建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平台
一体化发展走过20多年的长三角,此刻似乎按下了“快进键”,在加速推动一体化的当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城市群面临着新的课题。
从会议成果来看,排定合作专题与事项,成为实质性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三年行动计划的内容来看,覆盖12个合作专题,进一步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
而其中,对比较紧要又具备条件的事,会议梳理提炼了包括专项行动、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和规划编制等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商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即着手做,抓紧干起来。
陈建军认为,这些合作事项是三省一市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确保合作事项能够落地。真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集聚平台。
“这样的集聚平台,在空间布局上不是一两个城市可以承担的,产业链上具有完整性,需要发挥整个长三角的合力。”例如,“缺芯”是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大的“心病”,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集群,到2020年,长三角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力争保持在50%左右,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在本次会议上,G60科创大走廊扩容引来多方关注。在去年7月,上海、杭州、嘉兴三市共同签署协议基础上,本次会议上G60科创大走廊扩展为三省一市。在沪嘉杭“纵轴”基础上,向沪苏湖“横轴”拓展,辐射范围扩大为松江、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等九市。研究规划长三角创新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座谈会提出,要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数字经济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例如,面对5G这一全新的发展机遇,三省一市开展5G先试先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5G外场技术试验和5G网络布局,在边缘计算、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加强5G综合应用示范合作,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率先发展。
高起点
同城化软件服务升级福泽民生
在本次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亲自关心推动,为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开启了新时代长三角合作与发展的新征程。
十多年来,长三角不断推进一体化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也必然要换档升级。
陈建军分析,从目前发展形势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长三角的引领,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当下,长三角作为“火车头”需要承担引领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
本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等表述频繁出现。这也印证了上述判断。
自从2017年底明确了“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理念以来,长三角各地区便开始携手加速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从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到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再到启动各项专题合作……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体化”一词从未像今天这般炙手可热。
于普通大众而言,长三角“升温”最实在的感受就是同城化带来的获得感。会议签署的11个合作项目多数关乎民生,使大众共享一体化带来的红利。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据悉,目前三省一市已落实了打通省际断头路第一批17个项目,今明两年全面开工。为提升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水平,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规划也已启动编制。
陈建军认为,公共服务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还有软件服务的提升。他在日本考察的一个深切感受是,城市群间铁路枢纽与铁路、公路、飞机枢纽换乘非常方便。前不久,在上海地铁排队10多分钟买票的经历,令其深感长三角推动换乘一体化的必要性。
本次会议上,引人关注的是蚂蚁金服与上海地铁、南京地铁、杭州地铁、合肥地铁签署合作协议。用不了多久,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老百姓互相“串门”时,坐地铁不再需要反复买卡、安装新的APP,只要用自己城市的乘车码,就能在4地扫码进地铁站,非常方便。“希望此项服务的升级未来能推广到所有长三角城市。”
记者注意到,三省一市就共同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签署了框架性协议,基金将重点投向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科技创新等领域。下一步,还将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等机制。
接下来,一批民生工程还将加紧建设。比如,积极研究探索急诊和部分门诊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可行性;实施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等项目。同时,还将旅游、体育、养老等人民群众关心的合作事项纳入三年行动计划。
“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要唱好‘大合唱’,真正体现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办。”一位我省参会者如是说。
责任编辑:钟报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