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 尤畅)6月8日至1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再度上演。
自2014年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落地后,宁波这座东方港城便与浪漫的中东欧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年多以来,“16+1”这一数字组合早已家喻户晓,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这些原本有些陌生的国名也变得耳熟能详,贸易投资、高层互访、友好往来,彼此虽相隔万里,却亲密无间。
第五届中东欧特色商品展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记者 冯贺 尹海木 摄
打造贸易大本营
“这个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特别舒服。”“波兰的全脂牛奶口感很好,我们家一箱箱地买。”……
这两天,第二届中东欧进口商品节热闹不已,华润万家各地区10余家门店悉心设计了中东欧风格的特色货架,大伙儿来来往往,比比看看,这些年与中东欧的经贸往来让不少浙江人成了“中东欧通”。
如果说超市是中东欧商品的新阵地,那么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则是大本营。目前,宁波进口商品中心有超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种进口消费品,16个中东欧国家中有14个国家的22个特色馆入驻。
去年7月16日,伴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满载着价值500万美元汽车配件、水晶、啤酒和其他捷克特色农产品的首列“布拉格-义乌”中欧班列发车,依托义乌市场优势,将中东欧商品分销至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两个月后,首趟回程班列搭载着货值超过2200万元的布匹、服装鞋帽类、圣诞用品等义乌小商品抵达布拉格,将“浙江制造”带往欧洲各国。
“当前,‘一带一路’捷克站货运场站、物流园、商贸展示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我们将建设一个涵盖物流、商贸、先进制造、综合服务等区块的开放综合体,带动浙江省与捷克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双向贸易投资规模增长。”“一带一路”捷克站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早已在中东欧安家的全省首个境外商贸物流园项目——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同样红红火火。不久前,首届浙江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园区开幕,洁具、建材、服装……这里已然成为了浙江商品的欧洲根据地。
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6月7日,一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洽谈会让记者看到了两地双向投资的火爆场面。几十页的洽谈企业名单让人目不暇接,不大的会议厅里密密麻麻围满了人,参会代表人手一本投资项目手册,一边听台上的介绍一边仔细翻阅……
“波兰政府正在力推电动汽车产业,我们企业就是生产电动汽车空压器、空调等配套零部件的,这次来就是想找波兰等国的厂家进行合作,开拓新市场。”晶科达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明伟在现场积极寻觅合作厂商。敏实集团总裁办经理卢玲霞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选定在塞尔维亚投资建厂生产汽车零部件,以打开中东欧市场。
此次洽谈会实打实地推出了波黑、匈牙利等5个中东欧国家的177个项目,涉及农业、基础设施、金属制造等众多领域,参会的浙江企业也并不只是走走看看,而是带着思考、带着目标而来。
“捷克长于机械制造等领域,波兰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上具有优势……中东欧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优势行业,如何把他们的领先技术与国内市场和资本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的功课。”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当前,该经开区正在着力推进浙江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和中东欧(宁波)工业园建设,重点引进捷克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等优势产业项目。
“光引进产业还不够,还得引进相应的人才。”该负责人的需求,在今年得到了回应:中国-中东欧高层次人才智力合作交流会、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等一系列人才对接活动,使得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加快双向流动,为彼此的合作拓宽了空间,提升了能级。
机制创新走在前列
今年的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宣布,中国将与中东欧16国共同探讨建立“16+1”中小企业合作平台、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海关协调中心、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合作平台。近水楼台先得月,浙江作为这一领域的排头兵,也在体制机制等层面不断向纵深迈进。
这次会议上还宣布,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在宁波正式启动建设。“我们将以制度支撑合作,实施一批与中东欧合作的示范项目,逐步形成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平台,打造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宁波市商务委负责人说。有关专家也表示,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建立,将对中国其他省市参与“16+1”经贸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标准和规则制定层面同样闪光点不断。在本届中东欧博览会期间,“16+1”贸易指数正式在宁波向全球发布,这一指数将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经贸合作发展动向的“感应器”、发展潜力的“显示器”。
责任编辑:钟报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