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开拓阳明学发展新境界 打造国学高地心学之城

发布时间:2018-06-19 16:09:09 来源:中国报道网

     

中国报道讯(记者 周能兵) 南风微微,鉴水扬芳。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自18日开始在阳明先生的故乡绍兴举行,这将成为阳明思想传播和弘扬的一大转折点,为阳明心学的发展开拓新境界。绍兴也将成为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永久会址。

作为阳明心学、发源地、成熟地、传播地,绍兴有着丰富的阳明文化遗存和遗迹。王阳明在绍兴留下的踪迹之多,居全国之最,留存有阳明故居、阳明洞天、阳明圣冢等。近年来,绍兴积极致力于打造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国学高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化自信。

 以“唤醒良知 此心光明”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与中国文化院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绍兴市委宣传部等承办。

这次论坛的主要内容十分丰富。17日下午,专家学者已分线参访绍兴阳明遗迹遗存,体验阳明文化;全国书院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代表举行中华书院联盟研讨会。 18日上午,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阳明文化园拜谒阳明先生墓,追思先贤、洗涤心灵。同时,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启动。闭幕论坛上,举行了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网站上线暨绍兴阳明心学践行成果--董平教授365传习录上线仪式和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永久会址授牌仪式。会议决定将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闭幕论坛会址永久落户绍兴。

 

 论坛举行上下两场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学术论坛,由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先生、著名学者蒋晔、杨国荣等作主旨演讲和交流讨论。论坛坚持“以学术为基础,以历史为背景,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化古”,为学习和践行阳明心学提供知行的路径,为各地阳明心学的研究和普及提供引领和指导,让“真学实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风尚。

 18日晚,在绍兴大剧院举行了国学颁奖晚会。晚会颁发阳明心学践行奖(个人)、国学传习奖(书院、学校)、国学传承奖(学者)、国学终生成就奖等四大奖项。南怀瑾先生获国学终身成就奖。论坛期间,举行“致良知与书院、学校教育”“知行合一与企业实修”和全国阳明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3场平行论坛,同时举行绍兴阳明遗迹遗存保护开发规划研讨会、阳明文化沙龙、国学系列讲座和阳明文创产品展等一系列活动。

组委会主席许嘉璐先生认为,绍兴闭幕论坛是阳明思想传播和弘扬的一大转折点,前面的论坛、分论坛是学术准备的会议、是联络同道的会议、是试探普及的会议。而本次绍兴闭幕论坛在继承2016至今的首届论坛、第二届北京主论坛以及江西赣州、浙江余姚、福建平和、河南鹤壁、广东河源阳明系列分论坛基础上的一次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阶段性总结会议,是一次成果展览展示的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是一次关于阳明思想传播与弘扬的转折点的会议。
   

许嘉璐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在传承弘扬阳明心学的领域我所期盼的事情中,自以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如何在不断深化研究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把王阳明这位近代文化伟人的思想、事迹渗入亿万大众心中。这当然就需要食古而化之,当然也就需要实现话语转换,并在转换中创新。二是如何在祖国各地、多个机构和团体越来越重视阳明心学的形势下,能够涌现一个,乃至两个、三个以展示、传承、弘扬阳明心学为宗旨的基地或中心。欣闻绍兴市领导和人民拟将绍兴建成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永久会址,并有建设中华心学圣地等一系列举措,我忭喜无既,深觉这乃是浙人之荣、绍兴之幸,当然乐襄其事,乐见其成!
    

由许嘉璐先生倡导并发起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早在2017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主题为“唤醒良知 真学实修”,论坛举办了6场分论坛,历时7个月,共涉及6个省、9个地级市,堪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落地最实的一次阳明心学专题论坛。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论坛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绍兴自2016年成立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去年成立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全国阳明研究机构联席会议秘书处及阳明教育联盟秘书处,向全球征集王阳明学术课题公开招标工作,举办了阳明文化周等一系列阳明文化活动,今年完成了阳明园一期、二期工作,复建阳明洞天阳明庐、改造提升碧霞池景观,并让阳明文化学融入城市生活。绍兴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打造国学高地和心学之城,把绍兴建设成为国内外王阳明研究的交流中心和阳明文化追随者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苏礼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